康熙三十六年
“綠桐,你說娘娘乾嘛要把這小丫頭抱來宮裡撫養?又不是什麼王爺公侯的千金。”紫禁城朱牆之內,一個宮女抱著繈褓抱著的女娃娃憋著嘴道。
“噓!小聲點。這是德主子娘家弟弟的小女兒。雖說是正黃旗的包衣之後,但也是護軍參領的女兒,好歹也是位格格。就是可憐,這麼小就沒了娘。”那名喚綠桐的宮女看著懷中那冰雪般肌膚的小人兒,歎口氣道。
“還不到一歲就離了父母,也算可憐。”這先前有些抱怨的宮女也不由得心生同情。
“她額娘不過是侍妾,沒留下個兒子就去了,家裡孩子多,娘娘是怕嫡母日後待她不好,就給接進宮裡了。”
中秋之夜,圓月之下,兩宮女抱著嬰兒走進了永和宮。永和宮德妃是個生性淡泊的人,她沒有厚實的娘家做靠山,卻憑借自己的美貌與才情得到皇上的眷顧,十年裡生了六個孩子。如今她年過四十,依然氣質如蘭。
兩名宮女走進永和宮時,德妃娘娘正在桂花樹下給最小的孩子胤禎講故事。
德妃娘娘看到繈褓中的小格格,心疼的接過,小心翼翼抱在懷裡。此刻小格格閉著眼睛似乎睡著了,德妃一邊哄著孩子,一邊對胤禎說:“禎兒,你多了個妹妹,高興嗎?”
九歲的胤禎一直是永和宮最小的孩子,突然被稱為哥哥,心裡十分歡喜,好奇地朝繈褓中看。此時,那小妹妹似乎感覺到什麼,忽然睜開眼睛,烏黑的眸子裡閃著奪目的光,竟朝胤禎一笑。
見到兒子特彆喜歡這個新來的妹妹,德妃心裡很欣慰,她把弄著嬰兒胸前掛著的七寶瓔珞,尋思著給孩子取個名字。
“快叫哥哥,叫哥哥!”十三和十四手裡拿著糕點,逗弄著搖籃裡的女嬰。
“額娘,她真的會叫人了嗎?”胤禎不甘心地回頭,德妃正繡著嬰兒的小肚兜,上麵海棠花的圖案格外美麗。
“昨天叫了,不但叫了姑姑,還叫了姐姐,把綠桐高興壞了。”德妃放下手中的活兒,“你們彆急,遲早的事。”
“遲早是多早?”十三食指輕戳她粉嫩的小臉。
不待德妃回答,門口的哈哈珠子看著時間不早了,“二位爺,該去書房了。”
兩人不情願地站起來,向德妃告退。
德妃含笑目送她們,對身邊的侍女道:“把奶媽叫來,該給寶瓔格格喂奶了。”
懷中的女嬰像是聽懂了德妃的話,烏溜溜的眼珠子打著轉,“哥哥,哥哥!”
德妃手心一顫,怎這般不巧?
轉眼五年過去了,當年粉嫩的嬰兒正坐在書房裡認認真真描字。剛寫完一張《蘭亭集序》,她得意洋洋欣賞著自己的大作,不覺德妃娘娘的侍女冬青已經走到跟前。
“寶瓔格格,該用膳了。”
寶瓔想起自己剛才的窘樣都被她看在眼裡,尷尬地笑笑:“青姐姐。”
“奴婢已經擺好膳食了,格格請淨手用膳吧。”
小宮女端著一盆水進屋,寶瓔離開書桌。冬青想起寶瓔方才那陶醉的表情,不覺好奇她究竟寫了。抽出那張大作,冬青心裡忍俊不禁,看到這字真不敢想象是個這麼漂亮的格格寫的,總體上勉強算工整,仔細看還真不敢恭維,十四爺在她這麼大的時候已經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了。
冬青看著在飯桌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寶瓔,心裡惦記著,十三爺十四爺應該也在用膳吧。大清皇子虛齡六歲就開始讀書,每天卯時進書房,申時二刻出書房。吃過晚飯還要練習騎射,一天十二個時辰,有一半是在學習。一年隻有五天假期,實非尋常百姓家可比。德妃對寶瓔的教育頗上心,讓她和皇子們按一樣的規矩學習,隻不過地點不是上書房,而是永和宮。
寶瓔是歲末最後一天生的,過了三十六年正月初一就算兩歲,她進入書房的時候實際隻有四周歲。
冬青看著寶瓔這一早上寫的字,知道這孩子的心思不在學業上。但寶瓔對這種生活樂此不疲,她知道,隻要是姑姑德妃讓自己做的,就一定是對的。
當真是生恩不及養恩大,冬青每每見到寶瓔在德妃娘娘膝下承歡,就會想起這句話。但她絕不會在德妃麵前提起,因為這會觸動德妃娘娘深藏心中的憂傷,那個叫胤禛的貝勒,自己沒見過幾次,眼中一片冷漠的四爺。
“我吃完了,姐姐你看什麼呢?”寶瓔笑嘻嘻跑過來,見到冬青拿著自己那張習作發呆,啞然道:“青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