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逞能 不就是安排將士們休假……(2 / 2)

還珠同人之畫魂 歆* 3924 字 10個月前

乾隆覺得綿憶小孩子心思犯了,也就欣然應允了。

綿憶謝了嗯,一溜煙跑了。乾隆哪裡知道,綿憶並不是為了永琪回來而興奮,隻是綿憶料定,讓綿懷那半吊子去安排將士休假必定會搞砸。今日他不在兵部,到時候就算擔起責任來,乾隆也沒有理由說是他這個做哥哥的教導不利了。

且說和珅回了兵部之後,擔心綿懷出錯,特地將自己身邊的漢侍郎派給綿懷做助手。漢侍郎李啟德常年在和珅身邊為助手,主要安排將士休假或是籌集兵餉之事,為人做事心細縝密,和珅將此人派給了綿懷,也著實放心了不少。

綿懷向來好大喜功,就算和珅將身邊所有的得力助手都派給他,綿懷也未必肯用。李啟德將此次出征的將士兵士名冊全數抬了來給綿懷。綿懷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名冊,頭都暈了。李啟德深怕綿懷看不懂,還拿了冊子向他一一解釋:“這是今年新入伍的步兵名冊,這是三年前入伍的步兵,這是三年前入伍的騎兵……”

綿懷聽著李啟德喋喋不休,幾乎都要睡過去了,要不是在乾隆麵前打了保票,他還真打算放棄了。綿懷打了個哈欠,不耐煩道:“行了,這些我自己看得懂,你隻需說怎麼安排吧。”

“哎。”李啟德將往年的冊子翻出來,攤在綿懷麵前,耐心講解道,“這些名冊每本皆是一萬人,通常按兵種及入伍年長劃分,往年和大人……”

李啟德又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串,綿懷見還是沒切到正題上來,不由斥道:“你存心將我煩死麼,得了,你也不必浪費唇舌了,你方才不是說每本冊子一萬人麼,此次出征騎兵步兵共十萬人,那麼就……”綿懷從書堆裡翻了幾本冊子出來,“那就先放了這五萬士兵吧,共十五日休假,餘下的為下批。”

李啟德做事小心,將綿懷挑出來的冊子仔細翻看了。他瞪圓雙眼,有些不敢置信:“貝勒爺,這不成啊,這些可都是有著好幾年入伍經驗的老兵,若是一次性將老兵全放出去,萬一敵軍來個突襲,新兵可是招架不住啊。”

“不是還有將軍先鋒嗎,有他們領頭怕什麼,”綿懷不以為意,又說,“況且這次敵軍挫敗慘重,連和大人都說了,沒兩三個月是難以痊愈的。我這樣安排自然有我的用處,先放了老兵,等半個月後新兵與老兵對調,即便敵軍來個突襲,也不怕了。”

李啟德細心勸導:“貝勒爺可聽說過‘兵不厭詐’那,領軍打仗斷不可掉以輕心,萬一敵軍負隅頑抗,大清憑著五萬新兵也是沒有多少勝算的。依老臣的意思,不如與和大人先商計商計為好啊。”

“此事究竟是你負責還是我負責,和大人同皇上都已經將此事全權交由我去辦,難不成你還想越權麼!”綿懷總想著這是要是辦得漂亮了,那就是大功一件。和珅好歹是兵部的領頭,要是與他商量了,那麼就算這事辦得再好,功勞最大的還是和珅。

李啟德咂摸著嘴,儘管心裡還很是擔心,但畢竟腦袋才是最要緊的。綿懷可是乾隆跟前的大紅人,萬一綿懷一氣之下參他一本,那自己可就冤得慌了。反正是綿懷負責此事,即便到時候真出了狀況,罪難逃乾係的也是綿懷。更可況……李啟德心裡計較一番,臉上閃過一絲狡黠的笑,恭謹道:“老臣全聽貝勒爺吩咐。”

兵部忙綠不堪,乾清宮“喜訊”連連,然而簡郡王府卻是空閒悠哉得很。綿憶告了假,一時閒來無事,一個人關在書房中練字。因著綿憶事先關照過奴才們無事不可前來打擾,所以書房外靜得很,隻有鳥聲婉轉添些情趣。

經過反複練習,筆下的字已經和乾隆寫的有幾分形似了,若是再加以勤勉練習,不出數月便可與之神似了。正想著,小佑子在外邊叩門,敲門聲急促,綿憶不由皺了眉頭。

他趕緊收起書桌上的紙稿,隔著門問:“什麼事這麼急,不是說了無事不可來打擾嗎?”

“回爺的話,奴才不是有急事才來的麼。”小佑子停了停,見裡邊的人不說話,繼續說,“歸寧格格過來府上了,說是有急事找爺,不知爺是見還是不見。”

南兒自打來了京城還從未來過簡郡王府,這次找得這樣急,也不知所謂何事。小佑子等了半晌,綿憶都不置可否,正要去回了南兒,書房的門豁然開了。

南兒在廳裡等著,到底耐不住閒,一會兒摸摸這樣,一會兒又拿起那樣。一眼瞧見綿憶從後堂出來,南兒趕緊放下東西,在桌子前端正坐下。

隻聽得“砰”的一聲,身後一隻上好的和田藍瓷器花瓶就這麼粉骨碎身了,南兒窘迫地吐吐舌頭,朝綿憶憨憨一笑:“你彆生氣,我不當心的。”

綿憶絲毫不介意,爽朗而笑:“不礙事,等會讓小佑子掃了就好,你什麼事找得我這樣急?”

南兒紅了紅臉,扭扭捏捏地說:“我……我是過來向你辭行的。”南兒低了頭,臉漲得通紅,用微不可聞的聲音說:“你能再帶我去一次幽幽穀嗎?”

“辭行?好端端的你要去哪兒?”綿憶隻是驚訝,南兒以為綿憶是太過緊張,驚喜道:“你不必擔心,我隻是隨爹爹和娘親出去三五個月,會回來的。”

綿憶看她的樣子知道她是誤會了,不過綿憶並不討厭南兒,他點了點頭,命小佑子去馬廄牽了馬,就帶著南兒去了幽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