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路閒話,說說笑笑就來到了書院。
按照書院的規矩,每位學子可帶一名書童,而且允許書童入內聽課。隻不過,在屋中最靠後的位置設上一整排桌椅,供其旁聽學習,算是蔣家書院與眾不同的地方,也算是應了聖人的有教無類之說。
不過,小石頭並不和楚靈均去乙班,以他目前的水平,還是應該先打好基礎。而且,看封大的意思,也是讓小石頭以後謀個武職。
今日文教習繼續講春秋,待新的知識全部講述完畢,才開始提問昨日所說的內容。
好在早有準備,楚靈均並不慌張,靜靜等著文教習逐一檢查。輪到他的時候,也是緩緩起身,“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隨著楚靈均將鄭伯克段於鄢的最後部分背完,又將昨日文章所講之意敘述過後,文教習滿意的點點頭,說道:“爾等都不錯,可見昨日回去是下了功夫的,孺子可教。”
一上午的時間轉瞬即逝。午間休息,鄭宏健果然如約而至,後麵依舊跟著葉子恒,隻不過,今日兩人的步伐都慢了很多。
雙方見麵後,楚靈均也不過多解釋,隻把小石頭介紹給兩人,又著重誇獎了小石頭的武藝。
“不瞞兩位師兄,我的武藝尚且不及我石安師哥的十分之一,他才是我們武課封叔父的嫡傳弟子。鄭師兄如果不怕,不如直接和石安師哥切磋,靈均也有自知之明,就不班門弄斧了。”
鄭宏健又不傻,隻是為人率真罷了。見楚靈均確實在武道上不甚感興趣,也不強求,轉而與小石頭約著飯後找塊兒空地,彼此喂招。
楚靈均便趁著這個功夫和葉子恒請教起來,人家可是秀才身份,聽楚衡提過,葉家的老家在東平州,葉子恒之前回原籍參加院試的時候可是考中了榜首。
“請問葉師兄,靈均如今正在隨教習學春秋,其他四經尚未涉獵,讀起來遠不如大學、中庸輕鬆。雖然課上將的也能聽懂,並熟練背誦,總是似有什麼阻隔一般。”
葉子恒仔細詢問了楚靈均學習的情況後,斟酌著回道:“師弟這種情況頭回遇到,隻不過蔣副山長和文教習既然沒有阻止你線習四書、再看五經,那麼就是無礙的。春秋相較於其他,確實更晦澀難懂一些,不過師弟可以配合著左氏、公羊一起看。另外,此為愚兄愚見,師弟還是要儘快看完聖人和亞聖的兩本,對於其他書的學習是有融會貫通之妙的。”
楚靈均聽了趕緊謝過,確實孟子和孔子兩本是自己目前需要最先研讀的。一旁的楚靈岫聽得入迷,雖然這些對他來說還早,可是小少年莫名的崇拜起自家兄長和葉子恒來。
“大郎今年有八歲了吧,不用著急,把基礎打牢才好。” 葉子恒同楚靈均閒聊著。
“已經過了八歲的生辰了,聽父親說師兄在我這個年紀已經通讀並背誦下四書五經了,十一歲就一舉考得院案首,實在是我輩楷模。”楚靈均恭維道。人家聰明好學、知書達禮,最重要的是身份不一般,可是當今太子母家舅舅的嫡長子。
葉子恒雖然比楚靈均大了足足六歲,可還是個少年人,臉皮薄,聽到誇獎忍不住臉上微微泛紅,嘴上也謙虛著。一旁楚靈岫眨巴著眼睛盯著自己,讓葉子恒更加不好意思,趕緊轉移話題道:“兩位師弟聰敏好學,恐怕以後為兄拍馬也趕不上。我昨日回去都聽父親說了,師弟的目標是一年內學完四書五經,想我當年可是用了兩年時間才看完,又細細研讀了幾年才能勉強學會,師弟的誌氣實在令人佩服。其實宏健的資質也比我要好,隻不過他的心思都在習武上,不然我是自愧不如的。”
楚靈均和葉子恒閒聊著,楚靈岫偶爾插上幾句嘴,休息的時間轉眼便快到了,小石頭和鄭宏健也相互切磋完了,結果竟然是平手,讓幾人意料不及。畢竟,鄭宏健的年齡更大些,又是家學淵源,竟然沒能勝過小石頭。
“都是鄭大哥讓著我,不敢下手。若是戰場廝殺,我這樣的三個也不夠他殺。”小石頭憨憨的笑著,眼睛裡滿是喜悅,能與鄭將軍的嫡子打個平手,他已經很滿意了。
“行了,平局就是平局,我可沒有放水。沒想到,石安弟弟身手如此了得,我還以為都是大郎吹捧,可見所說不虛,你這習的可不是一般的技藝,是戰場上廝殺搏命的手段。不知幾位的師傅可是軍中出身,我能否有幸認識一番,好向他請教。”鄭宏健越說越興奮,末了更是忍不住對楚靈均使眼色,希望他能答應自己的請求。
小石頭聽了沒說話,但眼中滿是自豪。楚靈均略一思索,並沒有直接答應,正好上課的時間也到了,便匆匆答應回去問問自己的武課師傅,回頭再答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