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有個孩子的關係(1 / 2)

入秋以來的第一場冷空氣南下,沿海城市濕度大得能擰出水。天空中積雨雲密布,陰沉沉的。天氣預報說,傍晚時分會有80%幾率下雨,雨量中到大。

臨出門前,蘇陽給兒子多加了件外套。等把人送上車,耳朵終於得以清靜。

早上起床後,小家夥就一直不停念叨,今天自己要見好多新朋友。蘇陽知道,所謂的新朋友不過是某人為兒子準備的小動物,嘴上附和一路卻並不走心,想得全是那設計費七位數的項目。

直到轟鳴引擎聲將他思緒拉回,一輛流光綠邁凱倫GT,一腳急刹停在蘇陽身邊。

車窗降下,耿樂對他俐落地偏了下頭,“上車。”

他的石膏繃帶已然卸下,穿深咖色短款夾克,頭發用發泥精心打理過,比之前看起來少了幾分書卷氣,硬朗許多。如果他不開口說話的話……

“上車啊,發什麼楞,沒睡醒嗎?”耿樂單手將黑超墨鏡推至額頂,“還是被我帥到了?”

蘇陽忍住翻白眼的衝動,掃了眼汽車底盤,“開這樣的車去?”

耿樂一臉所以呢,有問題嗎,本少爺樂意開什麼車就開什麼車。

拋開高調出挑的原因,開跑車出城多少有點瘋。但眼下也沒時間再換車了,約了十一點去私人博物館現場勘測,一百多公裡,還有段國道加山路,至少得一個半小時。

蘇陽拉開車門垮了上去,邊係安全帶邊謹慎地問了句:“你的手能開車吧?”

按擋啟動,一腳油門竄出街口,耿樂麵無表情道:“你說呢?”

冷酷不了一秒,馬上垮掉,“你說你命怎麼這麼好,出外勤去現場還得老板車接車送。有沒有點眼力見了還,問都不問一句要不要我來開。”

蘇陽在副座駕上攤開資料做最後核實,看有沒有細節需要補充,頭也不抬懟他:“昨晚我說過各自出發,是你自己說來接的,還有,我不會開跑車。”

耿樂目視前方,用餘光撇了蘇陽一眼,嘖嘖稱奇,“你說你要是談下這個項目,是不是得踩我頭上來啊。”

“實話實說,概率不大,但既然有機會,就要全力嘗試。至於結果嘛,儘人事聽天命。”

耿樂被他突如其來的一本正經弄得很不適應,“我發現你有時候怎麼老氣橫秋的,一點也不像這個年齡的人。”

蘇陽想也不想地回:“我本來就比你大……”大三歲。

“拉倒吧,你比我還小一個月,彆以為我不知……”耿樂也咽下未儘的話,他私下裡調查過蘇陽,雖然最終還是選擇遵從內心,選擇相信自己看到的接觸到的,但這種行為總歸有點不禮貌不尊重人,也不適合正大光明去說。

兩人心裡都有各自的心思,很有默契地不再繼續話題,用沉默翻了篇。

原本計劃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因為路況好,實際開起來更快,也沒出現預想中山路不平,低地盤跑車不適應的情況。

柏油公路自山腳向上蜿蜒,臨著海岸線,兩旁風力發電路燈像巨型白色風車矗立於海天一線之間,陰天裡也能美成一幕水墨丹青。

私人博物館建在半山腰,邁凱倫停在淺灰色建築前,亮眼的騷綠反倒破壞了畫麵和諧,不像一個維度的產物。

大約是引擎聲太過隆重,館內守門的安保很快迎了出來,五十歲左右,是當地村民,看起來老實巴交很敦厚,讓兩位設計師稱呼自己老陳就好。

老陳引二人往館內走,邊走邊可惜道:“先生前腳剛走,如果你們早半小時來,興許就碰上了。”

敏銳的職業嗅覺令蘇陽很快抓取重要信息,忙問:“先生?”

老陳和藹一笑,娓娓道來:“先生幫我們通了公路和水電,還給村裡建了學校和衛生站,說等這裡博物館落成,會給年輕人提供更多工作機會。我們天天盼著你們設計師早點來,施工隊早點動工。”

蘇陽跟耿樂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神中看到了所見略同的默契。

耿樂隔空對他做了一個‘公益’的口型,蘇陽點點頭,而後轉向老陳,“那請問您有他的聯係方式嗎?”

老陳頓時聲音提高八度,手擺得堅決:“先生不喜歡被人打擾。”

“那他下次什麼時候還會來這裡知道嗎?”

老陳繼續搖頭:“不知道,上一次來是半年前,他說喜歡這裡的海浪聲。”他爽朗地笑了兩聲,又繼續說,“有學問的人喜歡的東西都跟我們普通人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