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夫人 “十兩?”梁上簽下意……(2 / 2)

我爹叫嶽飛 白師傅 3600 字 2024-03-30

“這是小郎君吧,長的可真好看,和帥爺長的跟一個模子裡麵刻出來的一般。”喜順一邊將嶽靄從車上抱過來一邊稱讚道。

“老太君可是念著小郎君許久了,這回見到了可是要高興壞了。”

“眼看著小郎也快兩歲了,便帶過來給娘看一看。”李氏被攙扶著踩著馬凳也從車內走了出來。

等待著幾人下車的功夫,嶽靄好奇的探出頭打量了一下四周的場景。

不同於在鄂州時的深門大院,在這裡似乎顯得更有人間煙火的氣息。方才在馬車裡嶽靄便聽到了沿途的叫賣聲,很是熱鬨。

這邊的宅子離主街很近,來來往往的行人絡繹不絕。巷子都是一棟棟宅子,隻不過僅有嶽靄一家是獨享一棟,其他戶人家大抵都是四五戶人拚湊在一起居住,一間房內竟是能住上一家老小。

正是午後十分,陽光高照曬的周遭暖洋洋的。有許多周圍的住戶搬個小凳在外麵曬太陽。年輕的婦人湊在一起聊著家長裡短的瑣事,而六、七的孩子多半是閒不住的在胡同裡追逐打鬨。

嶽靄一行人的到來絕對是吸引去了所有人的視線,單看到這一輛輛馬車便知道定是嶽府上來的人,小城裡沒有什麼新鮮事,故而嶽靄剛剛下車就看到四周的目光全都向他投來。

這赤裸裸摻雜著好奇的目光讓嶽靄頗有些不自在,難得的往喜順的懷中縮了縮,將臉背了過去。

好在很快李氏和嶽震便依次下了馬車,把嶽靄從窘境解救了出來。

李氏親自抱著嶽靄,身側跟著嶽震,一行三人入府後就先前往怡泰苑去給姚老夫人請安。

無須下人引路,李氏對府裡的一切都熟悉的很,穿過庭院便直接往正房走去。

有仆人幫李氏拉開厚厚的門簾,李氏和兩個孩子順利的走入屋內。

一進屋,一股熱氣撲麵襲來,這般暖和竟讓嶽靄下意識的眯了眯眼睛,舒服的聳了聳肩。隨後好奇的四處打量才發現這裡竟然是燒的火炕。

姚老夫人的家本是在相州湯陰,那邊有些人家冬日裡為了避寒就有砌火炕的習慣。而江州的氣溫雖然談不上寒冷,但室內還是出奇的陰濕。

尤其是姚老夫人年輕時為了照顧一大家子人,在冬日裡也不顧寒涼,一如往昔的用井水洗衣做飯。這年複一年的操勞更是讓她留下了病根。

早些年仗著年輕,咬咬牙也都挺過去了,還不覺得有什麼。但隨著年齡的增大,這冬季卻愈發的難熬,尤其是南方陰濕的環境下,膝蓋更是整日整日都是腫的,竟是連走路都費勁。

還是李氏想到了以前北方的火炕,便想方設法畫好圖紙,做主請了工人過來摸索著在婆婆的房間裡砌了一個。

這火炕一路連通著夥房,用泥磚砌起了兩道不同路線的煙筒管子,一條連著夥房與正廳隔開的泥牆,另一道才連在炕上。兩道閥門不僅可以同時打開,也可以根據溫度自行調節分彆開關,很是方便。

夥房內十二個時辰都燒著煤,供暖不停。如此一來,姚老夫人冬日裡明顯好過了不少,起碼寒症較之以往輕了許多。

*

到了屋內,李氏才將嶽靄放下,迎麵看到坐在炕上編著草繩的姚老夫人,屈身行了一禮。

“娘,兒媳婦帶著孫子們回來看您了。”

旁邊的嶽震也有樣學樣的乾淨利索的跪下磕了個頭:“祖母,孫兒來了。”

姚老夫人到底是老了,連反應都慢了許多。將草繩放在小桌子上,伸頭看了好幾眼才認出了進來的是誰。掙紮著就想要下炕過去扶他們:“誒呦,秀娘來了,快起來快起來,甭跪著,咱家沒那麼大的規矩。”

秀娘是李娃閨中之名,家裡人也多半就是這麼稱呼。

李氏連忙起身上前幾步攙扶住姚老夫人,親熱的說道:“您就彆動了。娘是長輩,讓媳婦和孫兒給您天天請安都是應該的,我們這好久才來一次,還不給您叩個頭麼。 ”

李氏一向對姚老夫人十分敬重,莫看她現在年紀大了,但卻一點都不糊塗。說話辦事,既講道理也明是非。

早年間李氏剛入嶽家的門時,姚老夫人就對李氏頗為照顧,不似其他人家的婆婆一般,竟會乾那些磋磨兒媳婦的事情,好像娶媳婦就是回來當牛做馬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