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頭不會是受了刺激精神不正常了吧?我也沒乾什麼吧?
幾乎是下意識的反應,嶽靄轉過頭去,想要先離開此處。
其實就連嶽靄也沒有想到他隨口的兩句歌訣會對沈之林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說起來這幾句歌訣還是嶽靄前世和爺爺在鄉下生活的時候,從村裡的一位老郎中那裡聽到的。
因為當時嶽靄身體不好,隔三差五的就感冒發燒,所以爺爺就帶他去老朗中那裡,想試試看能不能喝些中藥調理一下。
那老郎中早年喪偶,一個人將一雙兒女撫養長大,兒女都學業有成,一個出了國,另一個也去了首都工作。
他的子女也提出過要接老郎中去京城頤養天年,可是老郎中卻已經習慣了村裡村外的生活,喜歡這片從小長到大的土地,不願意前往。於是也就選擇了獨自一人在老房子裡生活居住。
老郎中也沒什麼其他的愛好,行醫一生,平日裡除去看病便隻是擺弄著他那些藥材。
每逢晴天嶽靄從老郎中的房子前路過時,都能看見他的小院裡晾曬的藥材。
不同種類、分門彆類的歸納整理。有條的、有片的、有整根的、也有零散的,千姿百態的各類中藥,把小院鋪的滿滿當當的沒有什麼縫隙,看上去也是頗為震撼。
老郎中本就喜歡孩子,又因為看病的緣故,嶽靄很快的就跟老郎中熟識了起來。老郎中總是招呼著嶽靄去他家玩,每次過去都會給嶽靄抓上一大把糖果。
嶽靄也喜歡在老郎中那裡待著,沒事的時候便靜靜的看著老爺爺忙來忙去,診脈治病。而這歌訣就是老郎中經常念叨的。
據說是清朝的一位醫者整合古方所著,將三百二十條藥方依據用途分為二十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琅琅上口、方便記憶不說,又有著極強的使用價值,為此此書一出,廣為流傳,沒過多久就一舉成為了中醫學啟蒙的必學之作。
嶽靄雖然未曾學醫,也不明白其中之意。但老郎中念叨的多了,他也就能跟著背上幾句。
而方才嶽靄所說的,正是湯頭歌訣的第一首四君子湯歌訣。
如今還處於宋朝,自然沒有湯頭歌訣一書,不過沈之林雖然不知道嶽靄所言出自何處,但他也能感覺到此詩之中蘊含的精妙。
沈之林沒給嶽靄逃跑的機會,眼疾手快的抓住了他的右臂,又重複了一遍方才的問題:“小胖子,你剛才說的詩是從哪裡聽來的?”
見嶽靄不回答他,沈之林又換了個問法,問出了他現在最迫切、最想要知道的問題:“這詩還有沒有下一句?告訴我下一句。”
對於一個醉心醫術的人來說,這首詩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黃金萬兩。
“你,弄疼,我了。”
嶽靄還是沒有回話,反而感受到沈之林手上越來越大的力道,皺了皺眉頭,這老頭看上去乾瘦乾瘦的好像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倒,卻不想怎麼這麼大力氣。
“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老夫,不是,是我太激動了。”
沈之林這才慌忙的鬆開抓著嶽靄的手。又伸手想要摸過去,似乎是想檢查一下嶽靄的胳膊還好嗎。
不過嶽靄顯然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直接將手臂背到身後。
看著嶽靄一臉警惕的望著他的神情,畢竟還有求於嶽靄,繞是沈之林這張老臉也有些不好意思,咳嗽了兩聲清了清嗓子,臉上帶出了一個微笑,聲音也變得柔和了許多:“小胖,咳咳,嶽靄是吧,剛才你念的那句詩還有沒有下一句了?”
嶽靄張了張嘴,剛想說什麼時,東廂房的門忽然被人推開,柳兒站在門口朝著院內叫到:“小郎君、小郎君,您上哪兒去了?晚上涼,快些回屋吧,彆在染了風寒。”
“好,我在這兒。”
聽到柳兒的聲音,嶽靄怕她著急出來找自己,先是應了一句,隨後目光移到急切的望著自己的沈之林身上,向他點了點頭,道:“好像有的。”
“是什麼?”沈之林整個人向前一步,眼睛瞪的溜圓,急切的眼神中足以看出他內心的激動。
不過嶽靄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眼睛一轉沉默了片刻說道:“教我、醫術。”
沒錯,嶽靄打算利用這個和沈之林談一談條件。他可以將自己所記得的湯頭歌訣如數告知沈之林,但相應沈之林也要教自己醫術。
本來嶽靄也並未認識到這湯頭歌訣的價值。畢竟在後世這隻是學習中醫的啟蒙讀物而已。
隻是先前沈之林不肯答應他的請求,情急之下嶽靄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會的那幾句湯頭歌訣,這也是自己知道的唯一和中醫學有關的知識了。於是他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將它念了出來。
卻不想這對沈之林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