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 大慶的子民。(1 / 2)

碎顏流珠 上湯彆 4112 字 2024-03-30

到了金戈部城內,親眼目睹了才知情況有多嚴重,受饑荒的西境流民遍地都是,散落在各處,坐著、躺著、爬著,漫無目地尋吃食。

扒樹皮的扒樹皮,挖樹根的挖樹根,再過幾日,樹吃不上了,情況會比現在更難直視。

宋顏樂帶人停在一處空曠地方,叫人搭了簡易的棚,開始熬粥。

麻子被安排下去看守秩序,每人隻允許要一次粥,領過之後在名冊簿裡記名。

粥棚下不多時便排起了人,四條隊伍排得遠不見底。施粥開始半個時辰,好幾個人吃完一次又想要的,未果又悻悻走開。

宋顏樂在幫忙施粥,遠遠看見有一老婦人步履蹣跚從隊伍裡出來,手上拉著一個半大點兒的孩子。小孩子很瘦,臉臟兮兮的,眼睛一張一合卻始終沒有張開。

宋顏樂看了許久,叫人去把他們帶過來。

孩子被一名士兵抱在懷裡,老婦人步子邁得小,半天才到。宋顏樂檢查了孩子的身子,確定是打小從娘胎裡出來身子就不好的一類。

宋顏樂叫人打了兩碗粥,她端來其中一碗一勺勺喂給病懨懨的男童。士兵把其中一碗遞給老婦,老婦沉默著不接。

宋顏樂用西境語問:“怎麼不吃?”

老婦坐在木頭馬紮上,說話聲音沙啞無力:“留給後頭吃吧,這麼多人排隊,這粥恐怕見底了,後麵的人都吃不上。”

宋顏樂喂著小男童,又問她剛才為什麼要走。

老婦人說:“孫子活不了多少天,救不活了,我也老了,走不動了。今天吃完一頓,明天又要上哪去要。家裡還有些黴麵,回去吃點過過這幾日就好了,等去了下麵,就不用這麼痛苦了。”

有士兵說:“我們明天還會來。”

老婦人搖著頭:“天天這麼來回跑,我哪有力氣,孫子也走不動了。與其掙紮在沒有盼頭的日子,不如就等著死算了。”

宋顏樂手上的動作一頓,小孩吃不到就一直張著嘴,不敢湊上前自己吃,還努力睜眼睛乞求似的看著她。

宋顏樂給他擦了嘴重新喂他,用眼神示意士兵把碗塞到老婦人手裡,她說:“今夜流民棚會搭起來,你們家遠的就留下來,明日會有大夫過來給你們看病。”

老婦聽了沒有說什麼,臉上毫無生氣,滿是皺紋的手端著碗喝起了粥。

喂完孩子,宋顏樂提筆寫布告,叫人傳告下去。又提起筆寫另一封信,寫完揣進了衣袖裡。傳信兵被派回去通知段銳調派人手,不多時人確實來了,可都來得不情不願。

半天下來,在宋顏樂的指揮下四間簡易但寬大的遮風帳篷搭成,老弱病殘走不動路的都被留在這。宋顏樂忙活一天也不停下,現在又在給每個人安排好鋪位。

有些填了肚子的年輕流民恢複了力氣,開始煽動怨憤,帳外響起一陣陣諷人的吆聲。

“大慶的菩薩,仁慈的菩薩,收收我們吧!”

一個稍微壯實的青年喊完這幾句諷刺的話,幾個跟班學語一起喊。

“大慶的菩薩,你們行行好吧!”

沒有一個人理他們,甚至沒有士兵上前阻止,因為宋顏樂下令不許有任何動作,隨他們喊。

他們既然還有力氣喊,肯定不止吃了今天施粥的米,有些也是被餓無奈,受人雇傭,隻要不做出傷害人的事,沒必要為難。

帳裡人都聽見了,可縱使心裡再有什麼想法,也沒力氣說話。好半天,裡頭突然響起了哭泣聲,是一位頭發花白,麵臉溝壑的老頭,他嘴裡含糊不清地說著什麼。

宋顏樂給今天那位老婦和她孫子鋪席,鋪完走過去遞給老頭帕子,卻被一把打開。

老人一個勁地哭,年過半百哭得像個孩童,他不停重複著說:“你們為什麼要來……為什麼要來,你們不來闞沙爾還不至於叫我們餓死。”

有一位瘸腿走不了路的中年男人跟著附和:“這是大慶的好菩薩啊,好菩薩……”

不多時帳子裡響起了窸窣的怨聲,所有人都跟著說一句。

麻子走進來,環視了一圈,叫宋顏樂出去。

她仍蹲在這位花白老頭子旁,一動不動跟丟了魂似的,麻子拉她起來,走到一半,宋顏樂驀然停住。

她站在帳篷門口,朝著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隨即抬頭說:“沒有任何征兆擅自闖進來,我心有愧。可這件事,我們不能不做。可你們是不是都忘了,我們本就是一家,西境本就該與大慶一般,在同一片天地下繁榮昌盛。”

流民一天隻吃了一碗粥,宋顏樂也就隻吃了一碗粥,累得不想說話,可她仍是把自己的音量提高,儘力讓在場每個人都能聽清楚:“你們都隻想著得過且過,天天祈禱著闞沙爾能少收一點糧走,隻要保證不被餓死就行。然後子子孫孫跟著重複如此的生活,反正一眼望不到頭,倒不如服從命運。我知道你們其中有人反抗過,但你們看,哪個成功了?六蛇部的巫洛信誓旦旦,最後跟著坷屠得到了什麼。”

“闞沙爾把自己的兵馬喂飽,所有有力氣的青年壯丁都跟著跑去軍營,像你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子民,誰來管?西境本不是西境,而是大慶的屬地之一,你們本該與大慶一同享有寧靜。”她頓了頓,視線掃過所有人的麵龐,說:“如今道隻有一條,是要在原地守望看不到的頭,還是為自己走一遭,我宋顏樂不會乾預,可我隻要有一絲氣在,就不回讓你們回頭,因為你們現在,是我大慶的子民。”

大慶的子民,大慶的子民。

最後五個字她說的尤為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