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球的談判思路 你想要做什麼?(1 / 2)

就這樣一步步用錢、用營銷、用話術把觀眾引進影院。

不僅如此,電影已經不是藝術的名稱了,而是一個金融產品,每一個電影產品在上映之前,會有一部分風險轉移。

這些出品公司會授權一部分營銷公司,賣份額,一份份額是十萬到五十萬不等,購買的都是一些散戶,直接把風險通過金融杠杆轉移了出去,有些影片在上映之前就已經收回了成本。

即使這樣他們依然不滿足,和各地院線的談判,通過購買影院的排片,搶占大量觀眾的觀影時間,從而獲得票房的大豐收。

各地方院線,更是被這樣的操作,弄的胃口大開,吃完出品方,吃觀眾的,為了完成出品方的要求,更是什麼鎖場、幽靈場、什麼水票房,偷票房的事情全都做的出來。

資本的胃口是永無止境,太多的爆米花電影占據了整個市場,而電影的藝術價值越來越被傾軋,留給這個藝術片市場的份額可能連百分之十都不到。

劉導吃的虧和李總一樣,一沒有宣發優勢,隻能用兜裡僅有的那點鋼鏰,購買哪已經不到百分之十的院線排片時間。

即使這樣由於競爭對手的打壓,各種水軍黑,在電影上映的一兩天內,黑熱評占據了整個輿論,如此的境遇之下,票房怎麼一個慘淡了得。

直到電影下映,人們才陸陸續續反映過來,這是一部好的影片,至今暮秋都是一些良心影評人心裡的滄海遺珠,就算是給了導演獎,最佳影片獎,票房終歸是不理想,徒留叫好不叫座的名聲。

又有那個投資方是追求藝術的,不追求票房的呢?

還有誰為了藝術,為了電影保留最初的一份心。

更何況,那些大的發行公司和出品公司,都會上市,票房高,股價就高,又可以在股市上收割一波。

每年的電影市場,看似紅紅火火,隻是這紅火的市場下麵,都是那幾部頭部影片拿到了,其他的好一點的喝點湯,不好的連湯都喝不著。

劉導就是哪連湯都喝不上的。

“好電影就一定不是賣座的電影嗎?”這個可能是圍繞著劉導一生的課題。

“所以你就放棄了院線電影,改成短劇。”李倩繼續問道

“電影是給人看的,電視劇也是給人看的,電影是一門藝術,電視劇為何就稱不上藝術,電影是一百二十分鐘,短劇也是一百二十分鐘,我之前過於清高了,自認為我做的電影,必須在最好的影院呈現給大家,結果呢?電影的門檻是把我的腿升高一米都難以跨越的,我就這麼高,做我自己能做的事情吧,我把故事說好了,依然可以把藝術傳遞給我的觀眾,為什麼非要在電影院那樣的高門大戶裡麵,給眾多老爺交那麼多的過路費,求爺爺告奶奶的請他們說我的電影是好的,我老了,該麵對現實了。我的創作用最低的門檻,交給觀眾,請他們來品鑒。”劉導第一次正眼看李倩。

“很好,差多少錢。短劇的播放量達到多少能夠回本?”李倩依然沒有任何情緒看著劉導問道。

剛才話題還停留在電影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量子糾纏,怎麼又轉到這個話題了。

劉導狐疑的看著這個談話不按照常理來的假小子一樣的李倩:“你知道我們這個劇是為了展現一些時代的特征。”

劉導還在試圖把話題轉向正規的談話過程,比如他們創作的理念、創作的思路、要呈現的內容,麵對的人群,以及之前有沒有多少案例可循。

“還差多少,劇本我相信你和之平的眼光。多少播放量可以回本,怎麼達到。”李倩顯然不願意跟著劉導談話方式走,遵循著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