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無奇的日子總是過的很快,一轉眼就要過完了整個夏天。
忙了半年的村民收獲了豐收的喜悅,玉姑也賣掉了家裡唯一的豬仔,幫東陽贖回了鴛鴦玉佩,就連村裡的老光棍毛駝子,也討了個不知從哪裡討飯過來的傻媳婦。
過幾天就是中秋了,一個老祖宗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
村裡的村民家家戶戶都要打糍粑來迎接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
糍粑是把糯米蒸熟後放在石臼內用竿子剁成飯泥,然後做成一個個圓圓的餅,在沾上點村民自己碾碎的糯米粉,熱熱的糍粑才不會粘連在一起
熱熱的糍粑再沾上一點白糖或者是白芝麻,吃起來那真叫一個香甜。
涼了的糍粑放火上烤一烤或者是用油煎一下,待到糍粑鼓鼓漲漲的時候拿出來,吃起來味道也是美美的。
吃不完的糍粑還可以用報紙包起來,作為禮品來送人。
那時候誰家的兒子說了媳婦兒,中秋的時候就要打好糍粑,請女孩子來過節,然後就送糍粑給女孩帶回家。
圓圓的糍粑做的像中秋的月亮一樣,喻示著豐收,象征著幸福團圓。
在那個以農養工的年代,能吃上自己做的糍粑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時候的新中國成立不久,各行各業都很艱難,各種物資也十分匱乏。
中央政府決定以農業養活工業,在工業發展的情況下帶動農業發展。
農民每年秋收以後,都會把最好的糧食無償的交給國家,以保證國家正常發展的需要,俗稱“交公糧”。
交完公糧,剩下來的糧食才是自己的,所以,能吃上一頓熱乎乎的熱糍粑,那絕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今天在學校最出風頭的應該是何小燕,何小丫的堂姐。
她給她玩的好的幾個小女孩每人發了一塊夾心餅乾。
何小燕的舅舅是鄉裡的廣播員,中秋鄉裡發福利,每人發了一袋餅乾。
小燕的舅舅很是疼愛何小燕,把一整袋的餅乾都給了她。
在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想要吃上一塊餅乾,那是比登天還難。
何小燕就給她玩的好的小女孩每人發了一塊,聽著餅乾在彆人嘴裡被滋滋嚼碎的聲音,饞的東陽那是口水直流。
晚上回到家,東陽做夢都夢見自己在吃餅乾,口水都饞濕了半截枕頭。
明天就是中秋了,早上,何老先生隻上了半天的課,學生要放假,老先生把學生放假要完成的的家庭作業布置完,再講了些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就讓學生自己回家了。
“東陽哥,你等等。”剛走出校門,何小丫就叫住了東陽。
“小丫,你找我。”東陽停住腳步看著何小丫道。
“嗯,這個給你。”何小丫說完,遞給東陽一個用牛皮紙簡易包裝的大月餅。
“小丫,這是什麼?”東陽從沒吃過月餅,也沒見過月餅。
“這是月餅,很好吃的,你嘗嘗。”何小丫質樸的看著東陽說道。
東陽剛要把月餅放進嘴裡,一旁的少坤饞的直吞唾沫子。
東陽把剛要放進嘴裡的月餅又縮了回來,小心翼翼的扳成兩半,一半遞給了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