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和另外兩個女生一起住,她們已經結婚了,但是家離得太遠,上班通勤的時間太長,所以就申請了宿舍。公司本身地處偏僻,了解這種在大城市的小山村裡開廠的,宿舍是標配,公司依賴這些工資要求不高又有工作經驗的人才,這些人是公司降本增效的重點,所以即使大門上寫的是****公司單身宿舍,但是宿舍裡住的人有一半都是有家有口的,甚至都有第三代的。
像阿文所在的公司,企業曆經了幾十年,很多員工都是在這紮根了一輩子的,親眼見證了一個企業從輝煌到衰敗。這是一家老牌生產型廠家,成立於80年代,90年代是最輝煌的時候,在那個時候,車間的一線工人每個月拿到的工資都能有一千多塊,想一想,那個時候我爸每個月的工資是兩百塊錢啊,關鍵是這在我們院裡已經很受羨慕啦。也是在那個時候,廠子大手一揮就在隔壁小區買了一個單元當做宿舍提供給員工。
但是隨著當地政策的要求,廠子由國資轉為地方,再由企業接手,這樣一輪一輪下來,所有人都在挖空心思的琢磨怎麼才能從這塊兒肉上多咬一口,卻沒有人再去關注這塊肉會不會越來越柴,油水越來越少,慢慢的這個廠子就成為了一根肋骨。而廠子裡的人,也跟著廠子苟延殘喘,有一天算一天的過到了現在。
阿文吃好早餐,打算去購物中心的超市逛一逛。阿文不怎麼喜歡買衣服,但是卻很喜歡逛超市,逛起來還挺上癮,每隔兩三天就得來一次,一個星期不來,那都算時間長的了。阿文自己也總結過為什麼自己這麼喜歡逛超市,主要是兩點,第一是因為阿文嘴饞,第二是因為食品類的東西消費得起。
阿文收拾好東西,背起自己的小挎包,拿好鑰匙和購物袋就出門了。走到一樓碰到了老王:“王師傅早,遛彎回來啦!”老王是車間工人,五十多歲了,住在一樓。老王是一個登山愛好者,經常和驢友約著去山裡爬山,尤其喜歡爬那種野山,一天能走個幾十公裡,所以阿文一直覺得老王的腿上裝了馬達,不但快,續航時間也長。
阿文出了小區,掃了一個共享單車就往超市去了。到了以後拿了兩把青菜一盒蘑菇,又稱了二斤大蝦,奔向了二樓的零食區,抱起一箱可口可樂,抓起一包上好佳的蝦條,阿文就去結賬,打道回府啦。
阿文一直覺得,超市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可以讓你顯得不那麼孤單。阿文喜歡在裡麵走,琳琅滿目的貨物可以隨你挑,而且這有很多人,會讓你覺得周圍是熱鬨的,你不隻是一個人。阿文是一個出門在外的遊子,家境還算過得去,父母對她也很愛護,但是阿文依舊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選擇了離開家裡,在外打拚。如果彆人問阿文,你為什麼選擇離家,阿文會告訴你是為了追求夢想,不過這是假話,真正的原因是逃避責任,逃避從學生身份轉為社會人將要對社會承擔的責任,逃避承擔家庭的責任,逃避對父母儘孝的責任,逃避被迫去相親進而結婚生子的責任。
阿文經常在想,當時是什麼原因讓自己如此義無反顧的離開家,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後來她想明白了。那個時候阿文雖然大學畢業了,但是思想上還是一個孩子,學校並沒有教會她如何去長大,如何去麵對,如何去承擔,就好像一個人細手細腳的並沒有發育完全,能夠行走是因為套了一層厚實的鎧甲,當鎧甲突然失去的時候,她的細手細腳完全沒有能力去經受風吹雨打,所以她選擇找一個風小的地方,然後躺下來,往前爬。風小的地方果然陽光明媚、和風細雨,但就是藏身之處有點兒泥濘和狹窄,但是可以接受,反正是往前爬嘛,又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