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物資交換還算是圓滿,天氣越來越熱,溫度最高的時候已經到達40度。
雖然有太陽能供電,但太陽能供電有限,人們隻敢在最熱的中午開開空調,但即使這樣還經常跳電。
李洪去橘裡問過有沒有什麼方法把電路修一下,但現在植物生長越發茂盛,動物體型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市裡也沒什麼辦法。
難得他們E市這邊沒多少房屋被植被拱的開裂,就已經是E市人傑地靈了。
電路修理是個大工程,哪怕他們召集到足夠的人手,也怕前腳修好後腳就被動植物破壞了。
不過這次李洪還打聽到了一個消息,市裡不久就能建好避難所,大約不用多就就能去避難了。
這也不算什麼新鮮消息,市裡人幾乎都知道,李洪很容易打聽到,隻要交上一點糧食給市裡,大概是每人500公斤的樣子,就能住到市裡。
李洪覺得自己最近天天都在開會,白天開晚上開,開得他一聽到有什麼大事就頭疼,隻是避難所畢竟是大事,他知道了這事也不能瞞著大家,還是要開會。
李洪表明立場自己是不想離開的,他們村子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就算天氣異常,隻要不是極熱極冷,他都不打算挪窩。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就像他們之前村西的巨蛇,誰知道之後又會有什麼,甚至這些巨蛇真的被消滅了嗎?
500公斤糧食對城裡人來說可能還有點困難,但對他們鄉下人,或者說是大部分鄉下人來說,卻不是什麼大問題,再說他們還有野韭菜呢。
經過2小時的會議,大家七嘴八舌分析完了去避難所的優缺點,大部分人或是故土難離,或是糧食拮據,基本已經決定不去省裡了。
但還有一部分人蠢蠢欲動,反正也沒說去了市裡就不能回來,反正家裡也不是沒糧,去看看又能怎麼樣呢?
吵吵鬨鬨到最後終究是走了一部分人,村裡更空了,但這對李洪來說壓力反而更小了,村子建設基本完成,人多事也多,人少還更好管理呢。
城裡哪裡是這麼好呆的哦,李洪歎氣,他那兩個兒子彆的不行,眼光倒還可以,買的房子就在安全區裡麵,可那又怎樣呢。
李洪送村裡人去安全區,那城牆是比他們李家村氣派多了,上頭都是全副武裝的兵哥,但進城要500公斤糧食,有這糧食,在李家村就能過的就很滋潤了。
帶過去的糧食不僅要上交,村裡的房子和地也要交換給願意來村裡種地的,是的,村裡的人交夠糧食就可以去城裡過。
但這也代表這1年內你的房子和地就是彆人的了,上頭會有人下鄉來接收你的房和地,或者村裡有人願意種就分給村裡人。
這一年裡你是不能回來的,但糧食又上繳了,那吃什麼都是上頭說了算的,而且還要做工,那不和村裡一樣嗎,在村裡也要為自己的安全做事的呀。
至於原本在城裡有房子的人,比如他的兩個兒子,還不是要靠他這個老爹種了糧送過去,就他們發放的那點糧,夠什麼?
也幸好兄弟三個感情不錯,李基媳婦又是個懂事大度的,要不然眼下這種情況,他也不能不管這兩個混小子,到時候他一個老頭子一個勁的偏心,這個家遲早要散!
再想到之前混混們到村口來,還有人帶了梯子,進市這事一出,怕是找不到那個內訌了。
好在現在村裡建設的還不錯,又有李玲和李嘉兩人在,他這位置能安穩交給大兒子。
他這個大兒子忠厚老實,趁他現在還有點威望,好好培養遲早能得到村裡眾人認可。
這次護送村裡人去市裡,是李玲和村長一起去的,李玲想起去年家裡出現的蛇和老鼠,當時她十分害怕這些東西,是蛋黃和梨梨給了她安全感,她就動了心思收養一些小流浪,家裡的這些都是當時收養的。
她還記得當時組織這個收養活動有個群的,都是一些喜愛貓貓狗狗的人自發組織的,現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知道這些人過的怎麼樣。
如果對家裡貓貓狗狗不錯,又不是很缺貓糧狗糧的,現在應該知道收留這些貓狗的好處了吧。
相反,如果對這些貓狗不好,或者這些貓狗不願意留在家裡,那現在應該也挺後悔的吧。
李玲還記得之前有個小姑娘收留了一群小流浪,但因為家裡收入有限,小流浪們的居住條件都不太好,糧食都要靠捐贈,也不知道這個大媽現在怎麼樣了。
由於現在他們經常要出門找物資,李玲就想去看看,市裡資源畢竟還是要比鄉下豐富的,她家不缺吃的,去市裡換物資還是很吃香的。
李玲這次帶的是蛋黃和梨梨,大黑被李玲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忽悠去爺奶家了,還是撲撲最好了,李玲一說就自願留家裡了。
李玲第一個去的就是那個小姑娘家,她是做小生意的,手裡有點小錢,一開始是養貓來抓老鼠的,後來慢慢的領養了好幾隻貓狗,再後來貓狗實在太多就往外領養。
李玲記得她是一個十分細心的人,當時李玲要領養梨梨的時候還和她簽了領養協議,也不知道梨梨同一窩的兄弟姐妹怎麼樣了。
李玲翻找她家的地址電話,當然,現在電話是打不通了,但她可以去她家看看,要是能換點東西就更好了。
等李玲到這個女孩家的時候,不出意外門果然是關著的,李玲上前敲了敲門,門內就傳來一個的女聲。
“誰呀?”
這是一個明顯有點年紀的聲音,李玲肯定,這不是當時把梨梨給她的那個姑娘。
“您好,我是之前這家女孩的朋友,這次來是想來看看她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