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張儉 談文博到李玲家,李玲就像抓……(1 / 2)

最近天氣實在太熱,他們家隻有李媽和外公外婆四個人,但外公外婆年紀大了,也不好經常叫堂哥幫忙的,現在把豬仔托付給村裡,李玲就要幫忙做點農活了。

眼下芝麻芋頭可以收了,李玲抓到談文博就像抓到了強盜一樣,是必須要奴役他的。

兩姐弟在一起乾活還互相攀比起來,相互較著勁一樣,外公外婆怕兩個人身體吃不消,多次要求兩人緩著點來。

山裡人蠻橫,談文博不止經曆過一次人禍,雖然看著瘦瘦的,但身上早就練出了一身肌肉,可謂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收芝麻芋頭雖然辛苦,但適應了一兩天他就行了。

至於李玲,她雖然從未做過什麼重勞力的活,但李玲自從能和家中貓狗交流後身體一天比一天輕盈,這是一種比較玄妙的感覺,也是這種變化使得她雖然鍛煉時間不長,但身手卻靈活了許多。

有了這兩人的加入大家夥果然輕鬆了許多,不過5天功夫這點芝麻和芋頭就收完了,現在就等著把芝麻拿去榨油了。

他們李家村本村就有一個榨油廠,從前路過這個廠就能聞到一股濃濃的芝麻香,而現在李洪哪怕把村委用來養豬都沒打過這個榨油廠的主意,可見村裡對這座榨油廠的重視程度。

談文博的狗早就訓練出來了,他適時提出要回家了,但不要說外公外婆,就是李玲都不同意。

不說彆的,李玲雖然是把表弟當苦力用了,但這畢竟是自家表弟,心疼還是心疼的,李玲早就想著等榨好油就要送點給小姨家的。

李玲家種了2畝多的芝麻,雖然之前上頭來清理過一波,但為了安全,李玲全家出動,先讓自家貓狗變化成最高戰鬥力的模樣,然後才開始下地收農作物。

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稍微有點腦子的大蛇都不見了,剩下的隻有對危險還不甚敏感小蛇還在田地裡。

村裡人有樣學樣,誰家寵物比較勇猛神異就借誰家的先用著,這麼一來村裡誰家人緣好壞幾乎一覽無遺。

比如李開源李元家,大家地裡的大蛇都清理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家還沒開始,最後厚著臉皮向趙冬菊家借了大黃。

這次李玲家一共榨出了300斤的油,以他們家消耗程度來看至少可以給出去一半的油,但他們總還要孝順爺爺奶奶,雖然爺爺奶奶家也榨了油。

最後李媽做主分了100斤給談文博,又讓李玲拿出60斤給了爺奶,除去給榨油廠3%也就是10斤的加工費,他們自家還剩130斤的油。

至於芋頭,這東西他們隻是見縫插針種了點,收獲並不多,加上剛收上來的芋頭還要曬曬乾才能保存的更好,等李玲他們把曬好的芋頭再稱重,也隻有800多斤了。

芋頭曬乾後想要吃更長時間,那就要好好保存了,李媽找出家裡的紙箱,這些紙箱有很多都是李玲進回來給她網店裡的零食裝箱的,大小不一。

李媽選了尺寸大的幾個,在箱子底部先鋪上一層衛生紙,然後鋪一層芋頭,再鋪一層衛生紙,如此反複,大約也能存放半年。

其實芋頭吃法多種多樣,陶穀雨之前還想過要做成芋頭粉吃,但礙於這邊沒有誰會弄芋頭粉(最主要的可能還是沒有機器)也隻能算了。

等這一切都處理結束後又過去好幾天了,談文博實在待不住了,再次提出要回去,李玲家不好再挽留,李玲便帶上給談文博的油和芋頭等東西再次出發了。

李玲除了擔心談文博路上的安全問題,還有一個重大的任務,那就是竹鼠。

李洪後來又想了想,他們這裡雖然竹林不如山裡多,但還是有一小片的,他打算除了要求自家飼養的外,要放一批到竹林裡。

這筆物資將由村裡出,所以小樹林那裡又要禁止人畜進出了。

如果有人要買點新鮮竹鼠肉那也行,最近大家收芝麻芋頭都很辛苦,想來有很多人是願意買一點回來吃吃的,這年頭,今天不知明天的事,沒必要委屈自己的胃。

李玲這次去小姨家也住了將近一周,小姨家果然已經開放了小溪,裡麵的魚好像又長大了,也不知道它們到底是吃什麼長這麼大的,要不是它們離不開水,看起來都有可能吃人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談家村的村長開放小溪的同時下了命令,不滿12周歲的孩子一律不準靠近這條小溪2米範圍。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裡不僅有魚,還會有其他東西,這些東西對成年人來說都會造成很大傷害,更不要說小孩子了,想到這裡談村長匆匆忙忙又跑回去製定新的規定去了。

李玲看著這位匆忙離開的村長想起了李家村的村長,他們都是很很很負責的人啊。

李玲特意觀察了一下談家村,談家村依山傍水,常年是不缺水的,再加上如今這些植物生命力之頑強,不是以前能比的,看上去倒還也鬱鬱蔥蔥。

隻是路上那些被植物拱出來的綠色膿包卻是另一番模樣,頹廢又生機勃勃。

李玲這次帶回來的隻有竹鼠和兩條曬乾的魚,村裡人來買了一些,剩下那些活的被村長放生在小竹林裡了,能不能繁衍下去就看這些竹鼠的本事了。

正當李玲想著以後要給李媽分擔點農活,要做一個新時代農學家的時候,村門口來了一撥人。

來人是張家村村長張曉曉,她比上次見到時似乎更健美了一些,是的,是一種野姓的健美,隻是她神色中略顯慌張,儘管她努力壓製了,但顯然是發生了什麼事。

“快進來,”李洪見她神色慌張,趕忙迎她,“發生了什麼事,張村長這麼著急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