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檀和瀲峰夫婦從青丘上國回到酆都的家,簌熙和無垢夫婦回到蕤庭,熱鬨的春節已全然毫無痕跡,隻有斑駁的記憶還有零星的溫度,子檀和瀲峰在酆都的家裡,開始了他們的幸福生活。
瀲峰經營著酆都最大的銀樓,每天不是很忙碌,早上出門做生意,在店裡親自接手貴賓的大宗銀錢交易,其餘的小額交易都是他雇傭的銀樓夥計們來完成。
子檀每天早上從瀲峰剛出門上班,時間變得十分寬裕,她經常看書,也在寫書,不過她用的是筆名署名書本。
有一天瀲峰在銀樓忙完生意,無意間閱讀了酆都最有名的報刊,《寫意春秋》,他讀到這樣一段文字,“有空的時候,要快點走路,因為你不知道靈感什麼時候會來,當你在路上消耗太多時間,靈感乍現的時候,你沒有把握靈感的機會。人每時每刻都會有太多念頭,稍縱即逝的靈感真是可遇不可求。”瀲峰一看作者的名字,“原來是我愛妻的筆名,一定是子檀的文章。”
從那天起,瀲峰也開始在《寫意春秋》投稿。子檀的筆名是“奔跑的蝸牛”,瀲峰的筆名是“蝸速前進的鴨梨”,子檀一直以為瀲峰是個粗線條的人,子檀的筆名大家都知道,瀲峰的筆名隻有他自己知道。
瀲峰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並非輕車熟路,他慢慢摸索出來很多門道。剛開始,瀲峰買了很多暢銷書,每天讀好幾本讀物,每本讀物隻閱讀目錄和開頭還有結尾,讀目錄的時候,從每本讀物的目錄提取若乾有效信息,加工成自己的語言,把好幾本讀物的讀後感升華成同一個主題思想,這樣一篇文章就寫好了,
瀲峰有天早上出門,子檀正在讀《寫意春秋》報刊,她說,“'蝸速前進的鴨梨'也太有才華了,”
瀲峰心裡一陣狂喜,自己默默無聞寫文章這麼久,愛妻子檀終於肯定我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