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非攻 仁者之心,可醫天下(1 / 2)

九命妖怪 長安戲骨 3771 字 2024-03-30

折顏上神和子檀在武當山腳下的村子裡駐紮了三天,兩人設計的圖紙被齊國國主齊桓公高度重視,圖紙被近臣交付到國主手裡,國主下令鄭國渠的總督工管仲大夫嚴格按照圖紙施工。

國主本想重金酬謝子檀兩人,但是被兩人婉拒了。這件事廣泛地傳開了,齊國此時正在準備糧草軍備,齊國上至大夫國主,下至布衣地主,全部進入了戰時緊備狀態,因為齊桓公在大夫管仲的建議下,正在進行自上而下的經濟改革,一邊減少土地兼並,保證小農經濟的絕對優勢,廣征良稅,國庫充盈,隻待鄭國渠修好,那時齊國軍馬揮師南下,利用鄭國渠運輸糧草軍馬,其實,在折顏折顏看來,修鄭國渠第一個意義是威懾彆國最好的工具,此舉可以招致齊國的同盟國們同時進行軍備競賽,同盟國的強大有利於齊國的強大,齊國同盟國以外的敵國一定也會結盟,鄭國渠就是軍事策略重於交通策,第二個意義就是鄭國渠是齊國公共工程,能增加工人的收入,活躍齊國資本市場,有利於國庫的收入穩定,第三個意義就是鄭國渠能團結齊國的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子檀和折顏上神婉拒了齊桓公派來的使者送來的厚禮,第四天早上,折顏上神和子檀動身趕往楚國了。

馬車裡的父女兩人天南地北地聊天,馬車是租來的,馬車夫是雇傭來的,馬車一路顛簸,沿途的邊塞風景煞是荒涼,子檀說,“我們此行前去楚國的郢都會見魯國工匠公輸般,是因為他能造出殺傷力最強的連弩,也能造出攻城最有利的雲梯,我們必須要求公輸般放棄製造連弩和雲梯。”

折顏上神說,“一將功成萬骨枯,贏得生前身後名。一個成功的亂世梟雄,總是踩著無數的屍骨,從而登上榮耀的殿堂。這個規矩可不好。以仁得天下,以仁政治天下,如今苛政猛於虎啊!”

子檀說,“公輸般一定也懂道理,他一定是被軟禁起來畫圖紙的。想必楚國國主一定是不擇手段的。還好,我們有齊桓公送的拜帖,得以直接和魯班麵談。”

折顏上神說,“兼愛非攻就要流行開來了。墨翟和孔子現在就在楚國。”

馬車吱扭吱扭地在通往楚國的官道上走了四天,終於到達了楚國郢都,馬車夫說,“二位貴客,我的任務完成了,你們到達了目的地,我該回自己的國家了。”

折顏把錢袋子打開,給馬車夫打賞了一錠銀子。折顏上神說,“在齊國的時候,租金交過了,這是給你的賞錢。去吧!一路平安!”

子檀說,“有緣再見!”

馬車夫說,“有緣再見!”他趕著馬車回了齊國。

子檀和折顏上神在郢都的北大門門口,遇到了募捐隊,一個學生模樣的女孩走近說,“走過路過,大家不要錯過,我們楚國要打仗了,大家都來募捐!善款都將上交國庫!”

這時,從旁邊走來一個穿著灰色道袍的六旬老者顫巍巍地掏出包袱裡的一串銅錢,他把銅錢遞給募捐隊的人,募捐隊的那位女孩趕緊給老者發了一張感謝卡,那女孩說,“老爺爺,你慷慨解囊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老者眉開眼笑地捏著感謝卡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天老朽募捐了一個月的飯錢,現在我隻好去魯班那裡混飯。”

他把感謝卡收納在包袱裡,坐在城牆根那裡,把早就磨爛的草鞋包紮好,繼續穿在腳上,繼續去趕路了。

折顏上神說,“聽見沒有?這位老者一個月的飯錢都捐了。”

子檀說,“我們父女捐多少?”

折顏上神說,“能躲則躲,儘量不捐,我的錢不是用來幫助打仗的。”

子檀和折顏上神一人拿著自己的官籍,去城門口的關卡那裡過安檢,守城門的是楚國的城管人員,他拿著折顏上神的官籍,仔細驗了又驗,“折顏,祖籍不詳,從齊國出發到楚國,是遊方人士,”

城管把官籍還給折顏,又驗子檀的官籍,“林子檀,祖籍不詳,從齊國出發到楚國,是遊方人士。”

城管說,“二位貴客,可是來遊說的?”

折顏上神說,“我們來找織造司的公輸般大人,”

城管說,“我找人給二位帶路。”

折顏上神說,“閣下費心了!”

城管說,“現在局勢複雜,我給你們的官籍上加楚國官印,一個印一貫錢。”

折顏上神付了兩貫錢,就和子檀跟著城管安排好的下屬進城了。

帶路的是個年輕小夥子,非常健談,他說,“公輸般大人今天研究了最新的望遠鏡,站在瞭望塔上可以看見很遠的敵營。看來我們楚國要稱霸了!”

折顏上神和子檀沒有言語,因為防止自己不當言論被楚國人當成敵人就不好了。

公輸般這會在畫圖紙,他拿著放大鏡,研究圖紙和武器實物的比例尺關係。

家童來報,“大人,有人求見!”

公輸般說,“就說我不在家。”

家童不依不饒地說,“是上次來我們府上混飯的老者。還有拿著自己文章來求取功名的學士。”

公輸般惱怒地說,“縮略圖,縮略圖,就不能製造大一點尺寸的紙張!”

公輸般的脾氣一上來,正缺個陪他吵架的人,他手一揮,說,“童兒,讓他們都進來,”

不一會兒,老子李耳,墨子墨翟,法家韓非子,儒家孔子,還有折顏上神跟子檀都先後來到了魯班家裡的客廳!

公輸般大人說,“今天沒有發財嗎?”

老子李耳說,“碰到募捐隊,我捐了一串錢,”

公輸般不等李耳說完,“所以又來我府上混飯,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