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沉默之間,那男子冷白……(1 / 2)

敬年 卓小妖 4622 字 10個月前

沉默之間,那男子冷白色的身影終於在藍敬年的眸中變得模糊,消失不見。

呐,敬年。你若是死了,我能陪你一起死麼?

不能。我不會讓你為我而死。洛容,我隻希望,你能連帶著我的份一起活下去。

——題記

清冷的月光鋪滿竹林,樹影婆娑。

蘇杭踉蹌著腳步踏上竹林裡唯一的小蹊。蘇杭冷白色衫子染上了斑斑血跡,低垂著的左臂仍有鮮血不斷湧出,透過黑色的布靴,仍能看見腳踝處漸漸發黑的血。

他艱難地移動著腳步,不知過了多久,終於看見不遠處的一個小木屋。

小木屋裡有飄渺的琴聲傳出,蘇杭僵硬的麵容有一絲舒緩。他立於那木屋前,闔目傾聽。

藍敬年靜靜地坐著,抬手撫琴,奏一曲《廣陵散》。

琴聲不知為何戛然而止,她站起身,推門出去。藍敬年蹙眉看著眼前男子,她掩鼻擋住刺鼻的血腥味,走上前去。蘇杭也覺察有人靠近,驀地睜開眼,抽出腰間佩劍,抬手就要刺去。藍敬年猛然退後幾步,險險避過那淩厲的一劍。

蘇杭見眼前是一位女子,警惕心登時便減了幾分,但仍是將劍橫於胸前。

藍敬年站穩身子,目光及於蘇杭手中之劍時閃過些許訝異。蘇杭麵色一變,鮮血自齒間噴出,眼看便要倒在地上。

藍敬年顧不得那許多,趕忙上前扶住如紙鳶般的男子。她匆匆點了蘇杭身上的幾處穴道,蘇杭蒼白的臉這才恢複了血色。

“公子千萬莫要再調動真氣。”藍敬年給男子提醒一句,見他果然沒再調動真氣,這才放下心來。

蘇杭覺得藍敬年對他並無惡意,方才將劍重新插入劍鞘之中。

一襲淡藍衣衫的藍敬年顧不得男子的血沾染到自己乾淨的衣衫上,將他扶進小木屋。進屋之後,藍敬年扶著蘇杭讓他坐在床上,又是幾番點穴針灸,給蘇杭一碗藥讓他服下。蘇杭才覺得身上痛意消散。

“多謝姑娘相救。”蘇杭舒了一口氣,但語氣依舊冰冷,“敢問姑娘芳名?”

藍敬年將藥碗置於一旁的桌上,微笑著道:“小女姓藍,名敬年。公子呢?”

“在下姓蘇,單字一個杭,字洛容。”

“蘇杭……蘇杭……”藍敬年將這名字念幾遍,突然撫掌笑道,“端的是個好名字!蘇州與杭州乃江南最為美麗的地方。公子果真是人如其名。”

蘇杭淡然道:“藍姑娘謬讚了。”

藍敬年看著冷白衫子的男子,弟弟歎口氣,在古琴坐下,複鼓。憂傷的琴音在蘇杭耳畔回蕩。

悲傷,悲傷,悲傷。

世人總是無法擺脫這樣的情緒。

蘇杭搖搖頭,看向身姿婥約的藍衣女子,如是道:“藍姑娘可曾……”

“唉……”他歎口氣,複又道,“如若是有的,就請姑娘講出來吧,洛容心甘情願當傾聽者。埋在心底真真是難受,莫要傷了身子。”

藍敬年在琴弦中穿梭的手指終於停下,淡淡道:“敬年乃是醫者,這一點自是明白的。”

“隻是雖明白啊,但卻是怎樣也無法釋懷。”藍敬年站起來,倚在門框邊,望著屋外隨風而動的翠竹。

蘇杭無言,闔眼調息。

又是一夜過去。翌日早晨,蘇杭醒來,便看見了趴在床邊熟睡的女子,唇角不自覺地彎起一個好看的弧度。他反身下床,拿起置放在床頭的劍陪在腰間,將床上的一件大氅披在藍敬年的身上,簡單梳洗一下便準備推門出去。

“公子。”不過剛走出小木屋幾步,蘇杭身後便傳來了女子清脆的聲音。

蘇杭停下腳步,轉身看著藍敬年。

她身上剛披的碧色大氅因起身的緣故已滑落在地上,黑眸中的情愫教人辨不清到底為何。

蘇杭低低歎口氣,才道:“洛容已麻煩了藍姑娘一宿,也不敢再叨擾姑娘。今日便打算離開了。連招呼都未打一聲,還望姑娘見諒。”

藍敬年的聲音不知為何顫抖起來:“何來叨擾一說,你我雖隻相識翌日,但也算朋友,還將那些虛浮禮節作甚?再者,公子的傷還需調養幾日方可痊愈。敬年乃是醫者,斷不會讓傷者獨自離去的。”

她彎腰拾起地上的碧色大氅,笑著道:“公子便多留幾日吧,反正敬年這裡空蕩得緊。”

我的心,也寂寞得緊。

“還有,你我既是朋友,便不要‘姑娘’‘公子’地稱呼了。”藍敬年將折疊好的大氅放進竹製衣櫃裡,抬頭笑望近蘇杭深棕色的鳳目,道,“我喚你洛容,你喚我敬年便好。”

蘇杭聞言隻得返回小木屋,嘴角邊是無可奈何的笑:“那便依你吧。敬年。

最終,他還是拗不過眼前清秀的女子。

“敬年,我可否去屋子周圍走走?”自從今晨藍敬年將他挽留下來時,他就察覺到了她有些地方不對勁,所以一旦要踏出這屋子,蘇杭就會跟她說一聲。

“也好。”正在鍘藥的藍衣女子抬起頭,笑道:“在這屋裡悶了這樣久,也該出去走走。”

蘇杭也不帶佩劍,便猶自踱步出去。

待蘇杭走後,藍敬年才停止擺弄那些草藥,走到床邊。她拿起蘇杭的佩劍,將劍從鞘中抽出,白皙的手指在晶亮的劍身上遊弋。指尖劃及劍柄前端的劍身時,她觸到了幾處凹凸。

果然,是它啊……

藍敬年嘴角驀然綻出一抹笑,那一笑當真如暖樣般讓人瞧著賞心悅目。

她將劍插回鞘中,又埋頭鍘藥去了。

蘇杭並沒去遠離竹林的地方,隻在竹林四周轉了轉。其實,在這遍是竹子的地方,並不隻藍敬年一家,還有四五戶人家在竹林中建了房屋居住。

在外轉夠了,蘇杭返回藍敬年的屋子時,發現了一處不生翠竹的地方,那裡開滿了不知名的朱紅小花,簇擁著兩塊墓,墓上分彆用小篆刻著“家母韓氏莫兒之墓”與“家姊藍氏暮溪之墓”。蘇杭心下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