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用喜歡是真覺得沒有達到愛的地步,這個故事裡無論是木魚對滄海,還是煙灰對木魚還都沒有到愛的地步。喜歡總是淡淡的,若有若無,偷偷地醞釀滋生。相比較於愛的濃鬱,喜歡往往彆有一番滋味。喜歡更像是細水長流,一分分的沁入骨髓,難以忘懷。
喜歡有時候不一定是愛,但是喜歡也不一定遜於愛。
木魚無疑是喜歡滄海的,但是木魚對滄海的喜歡更接近於對鄰家大哥哥的崇拜與追隨。當木魚剛剛進入這個遊戲,還是滿懷壯誌的一隻小菜鳥(雖然現在也很菜)的時候,是滄海時時刻刻的關心並幫助她喜歡便在一次有一次小小的感動中滋生成長。這種喜歡更接近於對長輩或者哥哥的依賴,是對那份溫暖的貪戀。奈何,周郎已有喬,終是有緣無分,情深緣淺。這仿佛應了張愛玲那句話,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怨隻怨,命運開的玩笑。
我一直堅信喜歡是治愈性的東西,他可以填補每個人心中的洞,修補每個人身上的傷。
當煙灰喜歡木魚,我們就看到了大神的另外一麵,不淡定,患得患失,護短,小肚雞腸。讓煙灰在醋海中翻滾吧(我也不淡定了……咳咳)。喜歡讓煙灰變的患得患失小心翼翼,生怕驚到木魚,導致一失足,萬劫不複的境地。他隻能小心翼翼的一步步是試探,一步步的融入木魚的生活,把自己變成木魚的貼身膏藥,寸步不吝。小肚雞腸的把滄海的一切在木魚的生活中剔除,嫉妒的大神小男人的可愛,喜歡是一種力量,讓人變得不像自己。
關於月若寒,我隻能說他是個悲劇。一個遊戲她賠了自己的心也賠了自己。如果說木魚贏是贏在她的傻她的笨,她不計較得失的付出:那麼月若寒輸便是輸在她的精明,她的精於算計。她對煙灰的喜歡我相信不比木魚對滄海的少。也許在最初的最初,她也隻是像一個單純的小女生,單純的追隨著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也許在最初的最初,她也能為了自己的那份喜歡付出一切,名與利從不放在眼裡。但是,也許的也許,最後的最後,她還是把自己鎖在那個名叫所謂的“喜歡的囚籠”裡,裡麵關著名和利,關著虛榮與榮耀,關著手段於心計。最初單純的女孩終是丟了自己。注定隻是個可悲的人,其實喜歡有什麼錯,錯的隻是她喜歡錯了人。若是煙灰也喜歡她,她也許就會一直是那個單純的小女生,單純的喜歡著愛著付出著。可是當付出變成單方麵的,她難免心理有落差,難免會劍走偏鋒,難免想刷進手段霸著自己手裡僅有的一些東西。就連她的背叛也隻不過是給男女主角感情升溫的一個契機,給自己劃了一道懸崖。錯的時間錯的人,無論再好,終不是你的良人。你要做的隻能是勇敢的放棄,走得灑脫才能抓住自己僅有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