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青蟬的腿受傷,二人也不在遊玩,郭孝慎就背著青蟬開始回家,青蟬想要走路,但腿已經受傷,隻能被郭孝慎背著了,青蟬爬在郭孝慎的背上,就像兩年前一樣,很溫暖:“孝慎哥哥,我今天很開心,以前我喜歡跳舞,是因為我是一個瞎子,什麼都乾不了,所以隻能跳舞,今天我不但在慶典上為皇上表演了舞蹈,也在昆明湖和大家一起跳舞,這樣的感覺真好,我似乎找到了自己跳舞的初心了,就像爹還活著的時候,我跳舞給大家看,隻是爹去世之後家裡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我們被哥哥伯伯們欺負,被趕出武家,然後我的眼睛就看不到了,我雖然瞎了,但是還是可以感受到娘和姐姐們的傷心,大姊被退婚,二姊為了娘不再被欺負進了宮,隻有我不成器,是個瞎子,什麼都看不見,什麼也乾不了,也什麼都幫不到娘,我討厭自己的無能,隻是躲在自己跳舞的世界裡做縮頭烏龜,這個世界還真是讓人感到悲傷啊。”青蟬到底還是一個孩子,有一些少年心性,但是家裡接二連三的變故讓孩子日漸壓抑,可是這些心思她又不想告訴母親和姐姐,因為她們為了這個家也很累,這些東西壓在青蟬的心裡,讓她隻能躲在舞樂的世界裡不敢出來,她也想開心,也想像彆家的孩子一樣可以心無旁騖的跳舞,今天她如願了,她隻有跟郭孝慎在一起的時候會吐露心中所思所想,也可以肆意的玩,這時候她才是孩子。
“青蟬,你彆想太多,還有我呢,我就是你的眼睛,我也是武家的孩子,我一定可以做將軍的,這樣我也可以幫到家裡了,你呢,繼續好好的跳舞,既然喜歡就繼續下去,你不是說了麼,今天還給皇上跳舞了,你有了名聲也是一樣可以幫到娘的。”
翌日,楊氏帶著不情願的如意去往觀音寺,因為有些路途,所以坐馬車前往。
說起觀音寺的由來,民間有一個故事,魏征斬青龍。故事講魏征在這裡曾經醉酒斬了一條不尊號令的青龍,後來青龍夜裡在夢中求救於皇帝李世民,於是皇帝和皇後娘娘用皇家之資供奉建造了這座觀音寺。
但這座觀音寺還有另一個由來,龍者,皇家也,斬龍,隱太子也。據說太宗皇帝在玄武門事變後殺了身為太子的李建成,但這件事終日鬱鬱於心,每天睡覺都不得安穩,並且還特意招來大將秦瓊和尉遲恭為自己守門,但是還不見好轉,長孫皇後知道自己丈夫的心結所在,於是出資建造觀音寺,希望以此來減輕丈夫心裡負擔,並且說動了魏征,才有了魏征斬龍的故事。
故事裡龍王私改玉帝旨意,意在指隱太子曾經幾次私改皇上的旨意想要加害於李世民,所以隱太子被殺這件事不怪李世民,是隱太子咎由自取,並且這件事情由魏征來做,是因為魏征在皇帝心中剛正不阿,是一個不會做錯事的人,哪怕是麵對皇帝,魏征隻要認為這件事是錯的,他也會據理力爭,並且魏征曾經還是隱太子的謀士,所以由他來‘斬龍’更加能夠勸解安慰李世民,這樣就能證明李世民的所作所為是沒有錯的,李世民的皇命是天命,這件事看似魏征在審判隱太子,但何嘗不是在審判李世民自己呢?就是想經過魏征的審判為皇上李世民得出一個無愧於心的結果。
就這樣皇後和大臣一起為皇上演了這出戲,皇上最終還是體會了長孫皇後的良苦用心,放下了過去,至於這座觀音寺,就成為了李世民見證自己起事初心的地方,也是李世民見證自己和長孫皇後愛情的地方,還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的地方,觀音寺,長孫皇後的小名就叫觀音婢。(本人杜撰長安觀音禪寺的由來)
如意跟著楊氏來到觀音寺,楊氏本來想帶著如意進去上香,但看如意左不情願右不情願隻能自己進去,告誡如意坐在車上等著她,然後自己就進去了。
如意趴在馬車的窗口,看著娘親的背影,有些蕭瑟,她知道娘為什麼會來寺廟燒香祈福,是因為自己,自己不聽娘的話非要進宮,她擔心自己,心裡放不下,所以想來這裡求神佛保佑,可是自己進宮就是想要娘過得好一點,這裡麵沒有對錯,但兩個人卻都是在為對方思慮,如意偏過頭不再看,她害怕自己跟著娘一起進去,然後答應娘不再進宮。
如意使勁兒收回眼窩的淚水,看著觀音寺周邊熙熙攘攘的人群,因為皇帝的普天同慶,很多人都來寺廟上香,這時一邊的聲音吸引了如意的注意,是一個講書的先生,先生講的是皇上和魏征的故事。
話說有一次,有人給皇上敬獻了一隻鳥,皇上非常喜歡,就托在手上逗玩,突然看到魏征遠遠走來,皇上心想壞了。
皇上為什麼會害怕魏征大人呢?
因為魏征大人剛正不阿、直言敢諫,即使皇上有過失,他也該說就說。
皇上怕魏征大人看到自己在玩鳥,不務正業,趕緊把鳥踹進了懷裡,其實魏征大人早就看見了,但是卻裝作自己沒有看見,反而跟皇上慢條斯理的商議起了朝事。
皇上心裡很急,但是又不能說出來,好不容易等到魏征大人說完事情走了,皇上把鳥拿出來一看,誒,已經被悶死了。
周圍的人聽了都是哈哈大笑,接著講書的先生又開始講皇上和魏征的其他故事,如意也是看著,聽著,笑著,她從來不知道那個每次見麵都滿目悲傷的大伯還會有這樣的趣事,她也沒想到身為皇上的事會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樂事,他真是一位好皇帝啊,與民同樂,是真的與民同樂啊。
觀音寺內一處樹下,站著兩個人,都在凝望眼前的這顆銀杏樹,一男子感慨道:“偌大的一處禪院,隻有這一棵樹是我留給她的,就像這龐大的一個帝國,我卻隻能給她一個受儘委屈的皇後之位,現在,他們就連這朕留給她惟一的東西都想搶走,這些貪得無厭的世家,真是欲壑無窮啊。”
“陛下,現在已然民心可用,是時候了。”
“愛卿,你可否告訴朕你是為了什麼嗎?”
“臣曾經告訴過陛下,臣出身貧寒,自幼孤苦,更加能夠體會百姓的艱辛,但是朝堂上卻沒人代表百姓講話,所以臣願意做這個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世家貪婪不知憐惜百姓這是他們的地位決定的,但陛下卻不可以這麼做,因為百姓也是陛下的子民,他們應該被善待,陛下是唯一可以拯救百姓於水火的人,這就是臣的本心,因為臣知道陛下是一代賢君。”
“愛卿從來不會偏頗的看待一件事情,能得到愛卿的認可,看來朕做的還是不錯的。”
“陛下自謙了,自陛下即位一來,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百姓才得以從隋亂的泥潭中爬出,才有了今日的一片盛景,現在陛下的青史地位當平於漢朝的文帝和景帝,再就是前朝的文帝,這是百姓之幸,百姓之福,皇後娘娘看到了也會感到高興的,畢竟這也是娘娘的夙願。”說完魏征向眼前的樹木行禮。
“是啊,做個好皇帝,這是觀音婢對朕最大的期盼了,朕沒有辜負她的委屈,文帝、景帝固然賢明,但朕不隻要做她們,朕還要做的更好,朕做得越好,這青史的名聲越大,長孫的皇後之名就更加不會被世人遺忘,她活著的時候受的委屈,她走了以後我便百倍千倍的給她,誰也彆想拿走。”
“陛下淩雲壯誌,當身齊於始皇帝、漢武帝。”
“那就開戰吧,這是朕和世家的第一次戰爭,那些事情你已經安排好了嗎?”
“陛下放心,臣都已經安排妥當。”
三日後的朝會,大臣們都各懷心思的站在朝堂,皇帝在皇位上也是不言語,隻是有些大臣發現了今天的朝堂與往日有些許不同:平時不怎麼上朝的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站在那裡,鎮守吐穀渾的衛國公李靖站在那裡,大將軍侯君集也站在那裡,他們什麼時候回來的?為什麼都沒有得到消息呢?
這時內侍監喊話道:“今商議三日前皇後之位事宜,眾位大人可各抒己見。”
聽了這句話,大臣們雖然心中還有疑惑,但眼下還是決定皇後之位比較重要,於是禦史大夫韋挺道:“皇上,臣有話要說,臣以為韋貴妃娘娘不論是慶典的統籌還是舞樂的安排皆勝出,所以臣以為皇後之位當屬韋貴妃娘娘。”
韋挺言馬上就有人反駁道:“皇上,臣有不同看法,臣以為,陰德妃娘娘的舞樂更加優秀,並且臣聽聞在慶典之前,韋貴妃娘娘的舞樂之人蓄意謀害德妃娘娘的舞樂之人,這等品行恐怕難以勝任皇後之位。”這是吏部侍郎陰弘智。
馬上韋挺就反駁道:“你血口噴人,皇上臣要上書,吏部侍郎惡意中傷,陷害韋貴妃娘娘,此為大不敬,臣有理由懷疑這是德妃娘娘的陰謀,用苦肉計來敗壞貴妃娘娘的名聲,請皇上治罪。”
雙方這就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吵起來。
這時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開口道:“啟奏皇上,臣有話要說。”
“愛卿請說。”眾人皆看著長孫無忌,不知道這個沒了靠山的長孫無忌想說什麼,難道他也想摻和進皇後之位這件事,可是長孫皇後已經死了,皇後之位已經沒有長孫無忌參與的份兒了。。
長孫無忌道:“皇上,臣記著各位大人最初的約定是,在慶典上舞樂最優者為獲勝者,這樣就可以得到皇後之位,可是?”
眾人皆點頭,之前商討此事的確是這樣約定的,但長孫無忌是這樣想的嗎?舞樂隻是舞樂嗎?難道不該是跳舞之人嗎?台麵上是舞樂,實則是各家的聯合,台上每一個跳舞之人都是大家的代表和態度,這裡麵的內涵長孫無忌看不出來嗎?不應該啊?可是能夠看出來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但是眾人也不可能否認這表麵上選拔皇後的方式,隻是今天的朝會處處透漏了詭異啊。
長孫無忌接著道:“既然約定是舞樂最佳者為勝出,那麼隻用評判舞樂優劣就可以了,隻是臣以為二位娘娘的舞樂《太平樂》和《蘭陵王入陣曲》很是不錯,一文一武皆是上品,但卻不是最佳,臣以為當日舞樂以《柘枝》為最佳。”
眾人一愣,《柘枝》?那個小女孩跳的舞?是很不錯,但是現在是在決定皇後之位,長孫無忌這麼說不是在較真抬杠嗎?於是就有人不陰不陽的道:“長孫大人莫不是在搗亂吧,那《柘枝》的確是舞樂最優者,我等不可否認,但皇上是要選擇一個瞎子做皇後嗎?”
另有人道:“長孫大人是不是糊塗了,皇後之位的候選者是貴妃和德妃二位娘娘,你把一個瞎子扯進來乾什麼?”
還有人道:“長孫大人一個區區開府儀同三司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就不用參與到皇後這件事裡麵了,反正這件事也跟大人無關了。”
長孫無忌道:“各位大人誤會了,臣的意思不是說那孩子可以做皇後,而是想表明二位娘娘的舞樂雖然都很好,卻都沒有勝出,那麼比試前的要求是勝出者才可以做皇後,既然二位娘娘都沒有勝出,那就說明二位娘娘都不夠做皇後的約定要求。”
這樣聽完,所有人才明白長孫無忌的意思,意思就是韋貴妃和陰德妃二者都沒有達到賽前約定的勝出的要求,所以都不行,都不配做皇後,那這樣的比試到底比了個什麼?難道比試不就是個形式嗎?最終還是想讓皇上看看誰家的勢力更大,怎麼到你長孫無忌你就誰都看不起了?你以為你是誰?一個已故皇後的兄長,難道你以為還是之前有皇後做靠山嗎?現在你居然敢得罪所有人?隻是還不等這些人說話,就有人開始附和長孫無忌的話:“皇上,臣以為長孫大人說的有道理,皇後娘娘母儀天下,自然是屬於最優秀的那個人,不然是對皇後娘娘威儀的傷害。”
剛剛還氣憤的一些人愣愣的看著說話的人,這樣無理的話還有人讚同?接著又有人表示讚同。
這?剛剛還參與競爭的兩方人馬感覺到了一些問題,這真的是在選拔皇後之位嗎?兩位皇後候選者都不配,那還怎麼選?
於是就有人不滿的問道:“所以長孫大人以及諸位大人認為兩位娘娘都不夠皇後的資格,那麼皇後之位又該選誰呢?總不能再來一次慶典決出吧?這不是在讓人笑話嗎?”
朝堂之上一時皆無言,這時有人道:“皇上,臣以為皇後之位事大,當從長計議,我們不該草草得出結論,所以臣以為不如特彆安排一位大人負責此事,來考察二位娘娘誰更加適合皇後之位。”
所有人都看著說話的大臣,有人道:“房大人,有這麼好的主意你怎麼現在才說出來,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之前以舞樂決出皇後之位的主意也是你出的吧,現在你又有主意了,房大人還真是足智多謀啊。”
房大人聽了微微一笑,向說話者施一禮,隻是那人冷哼一聲彆過臉去,但終究還是無計可施,之前說好的舞樂勝出者為皇後,但現在勝出者是彆人,難道還真讓瞎子做了皇後不成?現在隻能不高興也得過去。
皇上此時也表示了對於這件事情的認可,於是下詔:“現在擢升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為中書令(右相),主要負責選後之事,以及輔佐朕的其他一些事務,至於後宮管理日常事務,以韋貴妃為主,陰德妃輔之。”
什麼?任命長孫無忌為右相?這樣的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外,這是選後議事還是封官?再說了,大家為什麼搶著做皇後?還不是為了官職嗎?結果爭來搶去最大的官職成為了長孫無忌的囊中之物,眾人一陣疑惑,讓長孫無忌負責選後之事?那還有選出皇後的可能嗎?不選出皇後長孫無忌可以一直做右相,一旦選出皇後,他還可以繼續做下去嗎?所以長孫無忌會犯傻選出皇後?他隻會無限期的拖下去吧!還有,負責皇後選拔固然重要,但至於給長孫無忌右相的官職嗎?皇上這就是壓根沒想選皇後吧?忽然,所有人都明白了這件事:皇上從來就沒有想選出過皇後。
想通了這個道理有的人的心落入了海底,有的人變得很輕鬆,楊師道則是老神在在,他早就預料到皇上從來不想選出皇後這件事。之前大家臉紅脖子粗的為什麼著急選出皇後?有人是想要做皇後的世家,有人怕選出皇後之後對自己不利,所以急於攀附開始內卷,現在明白皇上壓根就不想選出皇後那還攀附什麼?仰人鼻息的事情沒人喜歡做,隻是空歡喜了那些一心想做皇後的人和家了,明白了這些事,朝堂就安靜了許多,各位大臣又開始做皇上的良臣了,眼觀鼻鼻觀心,等著看彆人的笑話。
選後的消息馬上傳到了後宮兩位娘娘的耳中,韋貴妃娘娘聽聞後跌坐在地上,心灰意冷的喃喃自語道:“我終究不是她,在陛下心中,我代替不了她,我永遠也沒可能贏過一個死人了,罷了。”韋貴妃的性格本就是溫婉,沒有多少爭強好勝之心,隻是在長孫皇後薨逝後對皇後之位有了一些心思,再加上論及後宮地位也是自己最高,還有哥哥韋挺的支持,以為自己會是順理成章的那位,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作為多年的夫妻,她這時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那就是不想讓彆人代替長孫皇後的位置,明白了這個道理韋貴妃就放棄了做皇後的念頭。
陰德妃聽聞消息後,氣憤的在屋裡砸東西,憤恨且失望的喊道:“長孫!長孫!她都死了你也要把皇後留給她!那我算什麼!還有長孫無忌,他憑什麼可以做右相,就憑一個死了的皇後嗎?”陰德妃在李世民做皇帝後因為美貌甚是得寵,並且德妃的哥哥陰弘智也得益於此水漲船高,在朝堂榮登高位籠絡了很多人,堪稱一時位高權重,陰德妃一直以為皇帝中意自己,所以對於皇後之位勢在必得,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這次是大家心照不宣競逐皇後之位的最好時機,錯過這次以後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不會再有大臣像這次一樣萬眾一心諫意皇上選後了。
楊淑妃和燕德妃知道了以後都是哈哈大笑起來,沒想到韋貴妃和陰德妃機關算儘,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兩個人為了一個皇後之位爭得死乞白賴的,最後皇上居然誰都不給,哈哈,還真是解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