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宣戰的話音剛落,一個監人連滾帶爬的跑進了紫宸殿“皇上,皇上!”喊叫著爬到了皇帝的腳邊,一邊把手裡的一遝信交給皇上,一邊哭著道:“皇上,並州,隴州,豫州發生蝗災,災情危急,這是州府傳來的加急文書啊。”
什麼?蝗災!皇帝趕緊拆開書信,魏征和長孫無忌也是趕緊走過來,在加急文書中趕緊拿起一封,皇帝看完加急文書掉落在地上,喃喃自語道:“天不遂人願啊。”
魏征和長孫無忌對視一眼,計劃需要修改了。
要人命的蝗災又來了!如果說有什麼事情是伴隨整個唐王朝的歲月度過的,那肯定是蝗災,唐朝共計289年,而史料記載的蝗災大致有三四十此,平均七年就會發生一次,短則四五年就會發生一次,對於蝗災的危害和恐懼是刻在唐人骨子裡的,哪怕是皇帝也不例外,特彆是在皇帝想要大展宏圖的時候。
剛剛散去不久的朝臣們或在路上,或在家中,又被請回了宣政殿,眾人剛剛站定,又是熟悉的、急迫的腳步聲,這次又是為什麼?難道對於東西犯邊之事皇帝已經有了決定?皇帝沒有讓大臣們疑惑太長時間,坐定之後馬上就開口道:“並州、隴州、豫州送來加急文書,說是發生蝗災,現在即令各州府道馬上做好抵禦蝗災、救濟災民的準備,戶部協助三省的主官做好協調統籌的措施,還有什麼問題嗎?”
蝗災?眾大臣聽到這樣的話,若有所思,還真是內憂外患啊。
一位大臣詢問道:“皇上,吐蕃、高句麗犯邊之事如何處理,是否先放在一邊,著力解決蝗災的問題?”
侯君集馬上道:“皇上不可,我們都知道吐蕃狼子野心,若是聽之任之,那我大唐安西都護府怎麼辦?隻要吐蕃斷我河西走廊,那安西都護府就會成為遠離我大唐的孤懸之地啊,接近於一塊飛地,到時候該怎麼守?”
李道宗也是馬上道:“皇上,高句麗也不可置之不理啊,現在高句麗隻是在試探我大唐的反應,若是示之以弱,高句麗馬上就會像一隻瘋狗一樣撲上來撕咬啊,到時的局麵隻會更加難以控製。”
皇帝道:“二位愛卿言之有理,大家可有什麼良策?”
魏征道:“皇上,臣以為眼下克服蝗災是我們的首要之務,直接對吐蕃和高句麗開戰已經不現實,現在隻能選擇一些各自妥協的辦法了。”
“魏愛卿細細說來。”
“皇上,臣以為,吐蕃就像臣猜測的那樣,可以全力一戰,至於高句麗,臣聽聞淵蓋蘇文權傾朝野,高句麗王早有不滿但無計可施,這正好為我們所利用,皇上可以修書一封,內容為稱讚高句麗王治理有方,實乃明君,這樣自然會加深他與淵蓋蘇文的矛盾,減緩我們遼東的防禦壓力,這樣的安排是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
這時有人反問道:“魏大人是想要用離間計嗎?隻怕這不會成功吧,我不認為高句麗王僅憑我們的一封書信就能在朝堂上壓服淵蓋蘇文。”很多人表示認同。
魏征道:“自然沒有平白無故的離間計,我們隻是把高句麗王和淵蓋蘇文的矛盾擺在明處,這樣高句麗王為了自己的顏麵,自然不會無動於衷,這樣就算不可退兵,但至少能讓淵蓋蘇文使不出十分的力,我想淵蓋蘇文現在並不能完全掌控高句麗,高句麗國力剛剛恢複,犯邊很可能隻是他自己的想法,如果犯邊得勝他就會在朝堂上有更多的追隨者,這也是他試探我們的原因,我們自然不可讓他得逞,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隻要李道宗將軍能夠守好,淵蓋蘇文自然會失去朝堂的支持,再加上一封書信激發他們之間的矛盾,高句麗就會自己退去。”
皇帝聽了這話問道:“李道宗,你覺得魏愛卿說的可有道理?”
李道宗道:“皇上,雖然戰事無絕對,但臣以為魏大人說的很有道理。”
“那你可有守住的把握?”
“皇上說笑了,假如守還守不住的話,那臣願意提頭來見。”
皇帝接著道:“行了,事情就商量到這裡,你們都各自去準備吧,侯君集留下。”
除了魏征,長孫無忌,侯君集,眾人開始離開,隻是好奇為什麼留下了侯君集?吐蕃的戰事剛剛不是已經決定了嗎?所以皇上還有何意?
待所有大臣都離開後,皇帝道:“侯君集,你覺得吐蕃有對我們開戰的能力嗎?”
侯君集道:“臣以為吐蕃土地貧瘠,百姓窮困,現在的吐蕃王也是一位明主,應該知道不是我們的對手,可是為什麼犯邊臣也不是太能想得通。”
“根據魏征和長孫無忌的研判,吐蕃真實的戰略意圖也許並不是想要打戰,而是想要議和,犯邊隻是想讓我們看看他的實力,或者是在試探我們的實力,但朕可不想簽這城下之盟,所以朕讓你打這一仗,這一仗朕不計代價,必須打得漂亮,一次就要把吐蕃的非分之想給打沒了,然後再議和,你明白了嗎?此戰隻許勝不許敗,你也不用費心長期作戰的準備,人員、裝備你自己選擇,朕不想背負議和的名聲,所以你必須打出吐蕃的畏懼之心,迫使他們來議和,這樣我們就能掌握議和的主動,明白了嗎?”
侯君集這時算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於是領旨退下。
既然失去了跟高句麗開戰的條件,皇帝又成為了那個賢明果決的皇帝,很快的安排好了眼前的事,隻是或許還有些不甘心,但天不隨人願,現在內憂外患,皇帝隻能先解決容易解決的事情,蝗災是緊急的事情,吐蕃是容易的事情,高句麗隻能再徐徐圖之。
雖然事情都已經安排妥善,但皇帝依舊顧慮重重,魏征詢問道:“皇上,現在可是還有什麼顧慮?”
“魏愛卿,你說我大唐現在內憂外患,像不像隋末亂起的樣子啊?”
“皇上言重了,現在東西戰事還不知道結果,說亂起為時過早了。”
“隻怕那些世家就是在等待結果吧,內有蝗災,外有擾邊,一旦諸事不利就會在朝堂上對朕發難吧,這些年朕給了他們不小的壓力,他們應該一直在等待機會吧,朕這是要三線作戰啊,前有狼後有虎。”
長孫無忌道:“皇上,這隻是他們一廂情願的異想天開罷了,侯君集、李道宗都是能臣乾將,不可能在這些事情上犯錯的,那些世家隻會竹籃打水空歡喜。”
“對外所向披靡,對內自然天下太平,反之亦然,所以他們能夠利用的就隻有蝗災了,一旦蝗災失控,侯君集、李道宗也必然會受到影響,你說他們會不會在蝗災中做手腳?”
“皇上的意思是世家有可能會煽動災民?他們這是想要造反嗎?”
“不管是不是,朕都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魏征,安排得力人手去災區主持賑災事宜。”
魏征遲疑一下道:“皇上,臣以為太子殿下比較合適。”魏征其實還是有些私心的,賑災事宜有各地了解情況的主官負責,太子去了主要是負責監督,再者最近太子因為魏王民心受到影響,正好利用這次的賑災拉攏一下民心。
皇帝也明白了魏征的意思:“太子生長深宮,百姓生活的艱難,都沒有聽說過,也沒有見過,(生長深宮,百姓艱難,都不聞見)正好借著這次賑災好好了解百姓的疾苦,這也是身為儲君的本分,魏愛卿,你去安排吧,要讓太子明白你的用心良苦。”
魏征領命,皇上的確對太子用心良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