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晉王治理蝗災 世家尋機乘亂而起^^……(1 / 2)

回到縣衙的寓所,李治仔細詢問了縣臣關於蝗災的一些細節,他必須把這裡的問題向太子和皇帝說清楚,然後請求必要的支援。

隻是從縣臣的口中他們聽到了一些危險的東西,或許蝗災的災情要比想象中的嚴重一些,大唐之前也有過蝗災,每次雖然艱難度過,但是這次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因為食不果腹,已經出現了民心不穩的情況,晉王的遇襲就是最好的證明,之前這裡雖然民風彪悍,但是治安還是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的,現在卻有人接二連三的遇到襲擊,雖然沒有傷及性命的惡性事件發生,但是已經算是一些不太好的苗頭,最重要的是百姓在蝗災中看不到希望的話,一旦有人煽動,激起民變怕是避無可避的事情。

“民變?”李治和如意都沒有想到情勢可能會向著這樣的惡劣發展,大唐自李世民上位以來休養生息,一直都稱得上是治世,蝗災五年到七年左右也時有發生,民變無疑是很危險的情勢,現在想要阻止民變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讓百姓吃飽,蝗災不再變壞民變自然就會消弭,這是李治和如意的想法,也是縣臣的想法,這樣的話就需要有糧食的支援,李治馬上修書一封寫給太子和李績,在信你講了自己遇到襲擊的事,重要的是對一路上看到的災情的記述,讓太子趕緊準備糧食支援自己。

太子看到李治書信的時候還是很慶幸的,幸虧自己見機行事,不然現在自己也會受到襲擊,隻是對於蝗災的事太子自己也沒有什麼想法,一方麵去找李績商量辦法,一方麵隻是安排人手把李治的書信送到了皇帝的手中。

皇帝敲擊著手中的信,很多,不隻是李治的,還有其他地方一起送來的,都是關於蝗災的,都是各地主官求糧的。

皇帝低聲問道:“那些世家有什麼動向嗎?”

長孫無忌道:“並無動向。”

皇帝道:“他們不會不還手的,魏愛卿你覺得呢?”

魏征道:“為臣者該為皇上分憂解難,沒有動向就是他們的還手,外有高句麗吐蕃齊犯邊,內有蝗災,這是一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世家不是傻子,不可能看不見這樣的機會。”

皇帝笑道:“是啊,他們怎麼可能舍得白白送出手中的權力呢?這幾年他們一直伺機而動,這次就是他們等待的最好的結果了,也是對朕做出回應的最好機會,一場遭遇戰,這是為將者最討厭的意外了,就看誰最先破局了,這就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啊,魏愛卿以為呢?”

魏征看著皇帝胸有成竹的模樣,知道皇帝想要什麼樣的答案,於是沉靜的道:“陛下放心,有長孫大人和臣協助,援助各地的糧食已經安排好,蝗災不會發生意外。”

另一邊,幾位世家的掌權者聚在一起,開始隻是沒人說話,但是總有人忍不住會說話,其中一人道:“自皇帝繼位以來,先是分三省設六部,接著又重開科舉,後又重編《氏族誌》,然後把我七姓十家列為禁婚家,這都是想要剝奪我世家的權利,各位還是要無動於衷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嗎?”

另一人道:“的確,皇帝一直在不遺餘力的削減我世家的影響力,這就是想要挖我世家的根基,想我世家自魏晉幾百年來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中間經曆了多少的風風雨雨,多少的刀光劍影,數不儘多少族人流血犧牲才有我家族的延續,中間也不知道經曆了多少的帝王,但我各家族依然留存,這是因為我們始終團結一致,知道我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千年的朝廷,會有千年的世家,家族才是我們的根本,皇帝想做一個好皇帝,我們可以理解,但他不該認為我們世家是他的阻礙,是該借著這一次的機會向皇帝表達我們的不滿了。”

“不錯,幾百年來,都是世家與皇帝共理天下,現在皇帝卻想淩駕於我諸世家之上,重修《氏族誌》把我們一等世家變成三等世家,這是想要用皇令強迫我世家低頭嗎?皇帝怕是忘了前隋煬帝的慘淡結局了,皇帝對我世家步步緊逼,我們也是一退再退,但忍讓不該是無節製的,現在吐蕃、高句麗齊犯邊,內有蝗災,這對於我們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是該通過表達我們的不滿拿回本就屬於我們的東西了,皇帝應該明白我世家的東西都是我們自己的,不是他給的,也不是他該拿走的。”

“那諸位可有什麼想法嗎?對於這次的機會我們該怎麼利用?我們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結局?這都是我們計劃之內的事宜。”

“我們隻是想要表達自己的不滿,也不用跟皇帝開戰,我聽說太子下去巡查災情了,那就在那裡給太子安排一些意外,以便皇帝明白我們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