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從來都沒有放棄重新回到長安的執著,宮裡的陰德妃也會時常給自己的兒子寫信通告宮裡的發生的事情,並且李佑為此做了很多的準備:在李佑要到封地的時候,他的舅舅陰弘智以封地危險需要自衛的借口為李佑招募了很多死士,另外李佑自己也是以喜愛遊獵的名義結交了很多奸邪之人,這都是在為自己積蓄力量。
說起來皇帝對自己的這個孩子也是真的不上心,雖然知道了李佑的所作所為卻渾然不在意,他不相信李佑有不臣之心,在言官多次上諫的情況下也隻是簡單的派了一個長史權萬紀來約束李佑的行為,權萬紀得出的結論也的確如此,李佑沒有不臣之心。
隻是皇帝不知道這一切都是李佑故意表現出來的無知的樣子,此時的李佑知道僅憑自己是不可能成事的,隻能蟄伏等待機會,所以李佑在與太子的書信中一直在挑撥太子和皇帝的關係,隻有太子生事端李佑自己才可以渾水摸魚,可以說李世民和兒子李承乾現在的失和局麵李佑功不可沒。
在李佑的一次次的挑撥之中,李承乾感受到了自己太子之位的危險,現在也沒有魏征在父皇麵前給自己維護了,所以太子就有了一些瘋狂的念頭,他想置之死地而後生,想用他父皇曾經用過的辦法,想靠自己的力量拿到自己的東宮之位了,所以太子想謀逆了!這就是太子給李佑書信中的內容,也是李佑一直期待的結果,不管這件事成功或者失敗都是自己的機會,為此李佑繼續為太子“出謀劃策”。
但李佑深知如果隻是簡單的太子謀反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因為皇帝沒有了太子還有魏王,還有晉王,自己還是沒有機會,反而會給他人做了嫁衣,所以李佑想要把事情搞得再大一點,最好把長孫皇後的三個孩子都牽扯在裡麵,最終讓他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佑想讓他們窩裡鬥,自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李佑可謂是琢磨的一手好棋啊,在這上麵李佑倒是頗有他老子李世民的風采。
於是李佑在給太子的信中勸諫道:父皇勢大,如果太子想要謀逆皇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是自己的父皇當年也沒有選擇謀逆皇上,而是選擇在玄武門除掉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所以李佑也不同意這樣的做法。
李佑看似在為太子出謀劃策,擔心太子的安危,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陰謀得逞,這時的太子也根本不想為什麼自己提出謀逆之事李佑就會自然的支持,正常人都該告發才對吧,太子想不到這些,不怪李佑嘲笑他愚蠢了,就這樣太子還得感謝李佑為他著想,甚至感覺現在隻有李佑真心關心他了,於是趕緊回信詢問李佑有什麼良策。
李佑知道那個蠢貨太子上鉤了,繼續回信道:既然事不可為,那就效仿父皇當年的做法,先除掉最有競爭力的魏王,這樣就無人跟太子殿下競爭東宮之位了,李佑默默地道,除了我。
太子這時候突然感覺豁然開朗,他就是因為心中沒底才會詢問李佑的,現在李佑給出的說法很合理啊,還是儘量不跟父皇為敵的好,除掉魏王也可以達到目的,這就更好,更解氣,於是趕緊問計將安出。
李佑步步引誘太子步入了自己布置好的陷阱道:聽說現在晉王李治偷偷地跑到了高句麗,我們可以派人把晉王李治給暗殺了,然後把這件事“嫁禍”給太子殿下。
太子看到這樣的“良策”嚇得差點把手裡的書信給扔了,李佑這是何意?想讓自己自投羅網嗎?好歹李佑知道太子的愚蠢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以太子的名義殺掉李治,那暗殺之人的目的就是想要誣告太子,然後謀奪太子之位,這是很合理的猜想。
沒有人會懷疑這件事反而就是太子做的,因為太子的位置就是最好的證據,太子已經身為太子了,怎麼還會謀奪太子之位呢?所以誰還會懷疑這件事是太子做的呢?沒有必要,多此一舉,那誣告太子魏王才是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所以魏王才會最有嫌疑?這就是太子最好的洗脫嫌疑的條件,沒人會懷疑會太子是自汙的,如果拿暗殺李治這件事直接誣告魏王反而沒有這樣的效果,沒準還會被認為是高句麗挑撥離間的反間計。
太子看著李佑的計策感慨道:這真是妙計啊,有人捅了太子一刀,那凶手自然不可能是太子本人了,太子的對手魏王自然就是最有嫌疑的那個人,這是一個魏王自己都無法自證清白的詭計。
李佑也是在感慨自己的聰明才智,隻可惜這麼好的良策用在了太子李承乾這個蠢貨身上,平白的降低了這個良策的偉大程度。
接著李佑的書信中又寫道:暗殺李治這件事太子殿下不可以親自安排,因為太子身在皇宮,身邊耳目眾多,怕是有泄露機密的可能性,如果太子相信自己,那自己可以安排人來做這件事,太子殿下是做還是不做?
麵對李佑的貼心安排,太子的心中就一個字“妥”,馬上同意了李佑的安排。
這樣李佑的陰謀算是初步得逞了,殺了李治,嫁禍給了李泰,長孫皇後的三個孩子去掉了兩個,隻留下一個蠢貨太子怎麼會是自己的對手?計劃的下一步就是安排人在高句麗殺掉李治了。
對於這件事李佑甚至都不想自己出手,他自己不參與是因為哪怕這件事情最後失敗了自己也好脫身,那誰可以做這件事呢?自然是高句麗人了,皇帝是沒可能把高句麗人抓回來驗證的,這就是死無對證。
可是高句麗人怎麼會聽從李佑的安排呢?這就是李佑的下一個計策:李佑一直都有跟陰德妃的通信,自然也是知道現在高句麗淵蓋蘇文的尷尬處境,所以李佑決定投其所好,承諾隻要淵蓋蘇文能夠暗殺掉李治,那“太子”上位之後就會冊封淵蓋蘇文為高句麗正統的王,不會再是現在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假王”,並且保證兩國不會開戰。李佑敢肯定這樣的誘惑淵蓋蘇文會上鉤的,所以李佑就把這些寫到了給淵蓋蘇文的信裡。
為了保證事情的順利進行,李佑也是把自己的死士安排了過去作為後手,死士的手中帶著可以證明自己是太子東宮身份的特製長刀,這是李佑特彆向太子索要的,是“嫁禍”太子的道具,也是殺掉李治的凶器,最終這些刀會被證明是“太子”殺了晉王,近乎拙劣的嫁禍手法,然後李佑就會派人假稱是魏王李泰的門客,到玄武門上書,揭開這件嫁禍之事的內幕:是李泰想要嫁禍太子殿下。(史書記載李承乾曾經數次捏造過魏王李泰的種種不法事上書給李世民)
如果淵蓋蘇文不能暗殺掉李治,那死士的任務就是繼續殺掉李治。
淵蓋蘇文收到李佑的書信的時候不由的笑了起來,然後把信遞給了旁邊的侍從道:“八學士裡麵那個特彆的人居然會是晉王李治,我雖然不在意這些事,隻是沒想到他會有這樣的膽量,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