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未央看到這裡也是無計可施了,雖然她生了兩個孩子,得到了一些李治的歡心,在太子東宮現在也是穩壓太子正妃王氏一頭,但她還沒有膽量在皇帝這裡蠻橫,無奈之下就準備離去,隻是走了沒幾步就看到迎麵走來了一個人。
如意這時候正好端著一整矮桌的膳食走了過來,經過蕭未央身邊的時候如意隻是看著蕭未央點了一下頭算是行禮,蕭未央道:“這裡是皇家重地,你一個低品女官過來乾嘛?”
如意道:“這就不勞良娣費心了。”然後就走到了內侍監身邊,如意現在也沒有心情跟蕭未央爭長論短。
如意對著內侍監行禮道:“內侍監大人,太子殿下從中午到現在都滴水未進了,宮婢可以把這些吃的送進去嗎?”
內侍監盯著如意看了一會兒,考慮著如意隻怕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現在攔不攔著都一樣了,再者太子李治的確也是一直滴水未進,如意作為太子的侍書進去也算是無可厚非,就點了一下頭同意如意進去,如意在進去之前停了一下問道:“內侍監大人,宮婢想問一下,為什麼沒有見到充容徐娘娘回來呢?”
內侍監猶豫一下道:“充容娘娘病倒了,留在翠微宮養病了。”實際上是徐慧是在知道皇帝駕崩之後因為經受不住打擊,再加上這麼多天貼身照顧皇帝,所以一下子病倒了。
如意聽到這樣的消息,向內侍監倒了一聲“謝謝內侍監大人。”然後就走進了兩儀殿。
遠處一直在盯著如意的蕭未央這時候一陣氣急,她想進去就不被允許,這個武如意想進去就能被放進去,自己還是太子的良娣,內宮三品女官,這個武如意隻是皇上的五品才人,憑什麼想進去就進去,但是蕭未央也不敢在這裡鬨將起來,隻能生氣的冷哼一聲就轉身離開了。
如意進去之後看到坐在地上的李治,還沒有張開嘴就被李治伸手製止了,如意知道李治的意思,隻能把手中的矮桌放在地上,想了一下如意也坐在了距離李治不願的地方陪著李治,李治沒有言語,隻是轉頭看著如意點了一下頭,如意沒有說話也隻是對李治點頭示意了一下,這樣如意陪著李治兩個人在這裡靜坐了一夜。
在第二天天色微微亮的時候,如意雖然很是疲憊,但還是悄聲提醒道:“殿下,今天還有朝會,現在您需要起身洗漱一番了。”
李治也知道今天才是重中之重,父皇駕崩後的局勢穩不穩就看自己今天的表現了,李治點點頭,如意就想起去扶李治,可是忽略了自己坐了一晚上,一下沒起來就跌坐在了地上,李治看到如意摔倒就想去扶,可是他坐的時間比如意還長,剛剛準備動一下就感覺到了雙腿的疼痛感,痛哼了一聲。
如意聽到李治的聲音也管不著自己怎麼樣了,趕緊趴跪著挪到李治身邊道:“殿下,您怎麼了?您沒事吧?”
李治揉著自己的腿道:“可能也是坐的時間太長了,腿沒有了知覺。”
如意道:“宮婢也是這樣,不過現在還好,宮婢先給殿下揉一揉。”
李治點頭應是。
如意自己跪著給李治揉了一會兒,李治將將的站了起來,然後把如意拉了起來,如意還是差點跌倒,幸賴李治扶住了她的手。
如意起身後道:“我去給殿下準備膳食。”說完就想端走地上昨天晚上的食物,因為端進來李治沒有胃口吃,所以還是原封不動的放在哪裡。
李治攔住如意沙啞著聲音道:“武內官,不用準備了,我就吃這些東西吧。”
如意詫異得道:“殿下,這都是昨天晚上的剩飯菜啊。”
李治勉力一笑,回頭看著躺在床榻上父皇道:“父皇早年間為了打下這一片天地,從軍征仗,風餐露宿,有時候食不果腹,不得以用野菜野草充饑,還吃不上這些東西呢,現在我作為父皇的兒子,無寸功而領天下,實有愧也,吃這點剩菜剩飯又算得了什麼。”說完端起了放在矮桌上的飯菜,一邊吃一邊想著父皇當年創業之艱辛一邊流淚,如意司職起居館,自然也會知道書中記載的皇上當年的事跡,想到這裡也落下了眼淚。
到了朝議的時候李治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還是像往常一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皇帝的龍椅還是空著,但李治看了幾眼轉過了頭,自己的父皇永遠都不可能坐在上麵了,在這之後就需要自己像父皇一樣坐在那個位置統禦大唐了。
長孫無忌也是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待監人宣布朝議開始的時候長孫無忌走了出來,站到了皇位下的台階上,拿出了李世民身前的一封聖旨,這都是李世民駕崩之前的安排,聖旨中寫道:現在特命太子的幾位老師,太子少師於誌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張行成為侍中,兼領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高季輔為中書令,兼領檢校刑部尚書,這三個人都相當於成為了李治的宰相,太子左庶子許敬宗領禮部尚書。
聽到聖旨的幾人站出來謝皇恩,他們之間沒有人感覺意外,因為這件事長孫無忌昨天晚上已經提前告知了他們。
這樣的安排就是把親近太子的大臣先升到了一定的官職作為太子的智謀團,這就是作為太子老師的好處,太子一旦上位就會被重用,群臣也是這樣想的,以為皇帝想要放權給太子了,隻是沒想到的是長孫無忌又拿出了一封聖旨,也算是一份遺詔,皇帝的遺詔。
眾臣看著長孫無忌又拿出了一份聖旨還以為是新的委任狀,長孫無忌看著站在下邊的群臣,到現在沒有任何意外發生,秘密終究還是要揭開的,長孫無忌沉聲道:“皇上已於昨日駕崩於翠微宮含風殿,現在昭告皇上遺詔:大唐皇帝李世民殯天後皇太子李治承繼皇位,登基為帝。”
這樣的消息無疑是震驚了所有人,皇帝就這樣靜悄悄的駕崩了?瞞著所有人就走了?雖然之前一直都有皇帝龍體有恙的消息流傳,但總是沒有確切的消息,這就是李世民躲在翠微宮養病的原因,讓朝臣虛虛實實摸不住他身體的具體情況,這樣讓一些有異心的人不敢輕舉妄動,長孫無忌的默不發喪也是出於這樣的安排,所以現在皇帝駕崩的消息給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長孫無忌在上麵看著下麵吵吵鬨鬨的群臣沒有製止,他知道這件事的衝擊力,但現在自己一切已經安排妥當,長孫無忌繼續宣讀遺詔:太子繼位,發國喪於太極殿,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平常細務,委之有司。諸王為都督、刺史者,並聽奔喪,濮王泰不在來限。
接著長孫無忌對程知節道:“為了防止皇上國喪期間長安城發生事端,特命程知節為鎮軍大將軍,領禁軍飛騎營,駐防長安城可進不可出。”
這份遺詔的意思就是三點:第一皇上駕崩,太子李治繼位;第二皇帝雖然歸天了,但不管軍國大事還是坊間小事不能停,以前怎麼辦現在還怎麼辦,至於奔喪的事,有接到皇令的可以前來;第三,濮王李泰不許前來奔喪。
這是因為皇帝駕崩,大唐朝堂必定會暗流湧動,長孫無忌封鎖長安城就是為了防止有人生亂,一直到李治正式繼位成為皇上為止才會解除這樣的封鎖,程知節親自鎮守長安城就是為了防止有人硬來,至於李泰,長孫無忌就是怕李泰會借著進京奔喪的機會圖謀不軌,畢竟李泰一直跟一些世家有著不明不白的聯係,長孫無忌這樣的安排直接避免了李泰作亂的可能性。
在長孫無忌的操持下李世民葬於昭陵,廟號太宗,國喪也算順利的結束。這樣一位千古名君作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年少成名,有威名,也有罵名,一生戎馬戰功赫赫,先後領兵平定竇建德、劉黑闥、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結束了隋末的一團亂局,讓這片土地從新歸於統一,最終被隱太子李建成猜忌,發動了一生的汙點玄武門之變,這也是他背負了一生的罵名,甚至是“遺臭萬年”被後世史書指責,但這件事正如事變之前長孫無忌對他的諫言,李世民和隱太子之間的衝突就像是江河之水不得不流,這就是大勢所趨,沒有人能夠阻止,不然北齊被毒死的蘭陵王高長恭就是李世民的前車之鑒,李世民不想認命就不得不爭權奪利,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朝堂又何嘗不一樣呢?
李世民在位時期虛心納諫,廣開言論,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於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穀渾,重創高句麗,扭轉了前隋對高句麗三站不勝滅國的頹勢,開拓西域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的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麵奠定了重要基礎,更重要的是在民族的曆史上留下了唐人的稱號。(百科)
如果說秦始皇的最大成就是大一統的思想,漢武帝的最大成就是漢民族的矗立,那太宗皇帝的最大成就就是讓這片土地變得開放包容,擁有了世界的觀念,讓唐人成為了一個走得出去的符號,他本人也成為了一個皇帝的豐碑,像始皇帝和漢武帝一樣成為了史上最優秀皇帝的標杆和標準,激勵每一位有誌向的後世之主為之奮鬥,明君之名實至名歸。(太宗皇帝下線,上半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