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忘了說了?這是老糊塗了?其他人都隻敢在心中腹誹,看著監國威嚴的臉盤這句話可不敢說出口。
李治道:“有什麼話左相可以現在說,朝會還沒有結束,不晚的。”
長孫無忌道:“哦,是這樣,月前皇後娘娘曾經找過老臣,說是自己多年承接後位,但一無所出,因此羞愧於母儀天下、愧對皇上恩寵,所以皇後娘娘想要收養庶長子李忠為皇子,承歡膝下,以解愛子之愁,臣本不允,但皇後娘娘承諾一定會對皇子李忠視若己出,臣看皇後娘娘思子之心含情切切,也就同意了這件事,隻是一直都忘了對皇上說起這件事,現在臣特彆請示皇上的意思,皇上您怎麼看?”
長孫無忌的話像一聲驚雷炸響,皇後想要收養庶子李忠為子?這是一個事前沒有一點風聲的意外,當然了,這就是皇後王婠準備的奇兵,就是為了這個時候才用出來。
但是如果這樣的話,現在東宮之位逐漸明朗的態勢又要模糊了,蕭瑀等人心思一沉,就看皇帝李治的態度了。
李治笑著道:“原來還有這件事,皇後有心了,那就按照皇後和左相的意思來吧,她想收養就收養吧。”
聽到這句話,蕭瑀等人心思更加沉重。
果然聽完這句話褚遂良就站了出來道:“皇上,臣以為剛剛太子那件事還有不妥,臣有話要說。”
李治道:“褚愛卿有什麼話還沒說完嗎?”
褚遂良道:“太子之位立嫡立長,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皇後娘娘無子,皇子皆為庶子,剛剛諸位大人以首重身份為由支持雍王殿下,臣無話可說,但現在皇後娘娘收養庶子李忠為皇子,臣以為皇後娘娘的養子身份應該在前,且皇子李忠為庶長子,當為太子人選首選。”
眾人這才知道褚遂良剛剛拐彎抹角的說那麼多有什麼用,原來都是鋪墊,眾人也才看明白為什麼長孫無忌會主動讓出吏部尚書的位子,一開始還以為是長孫無忌有先見之明,所以示之以弱,把權力讓給褚遂良,沒想到褚遂良居然是長孫無忌一夥的,這那裡是什麼讓權,這褚遂良分明就是自己人,長孫無忌隻是把權力從左手放到了右手,這都是預謀好的!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皇後收養李忠的事,這一直都是長孫無忌的一支伏兵,一直都埋伏在眾人眼皮子底下卻沒人發現,也沒人會想到皇後居然會有這樣螟蛉養子的計劃,高啊,置之死地而後生。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長孫無忌的陰謀,他一直躲在暗處謀劃著這件事,長孫無忌也從來沒有想過讓出手中的權力,隻是他也在尋找盟友,那就是褚遂良,蕭未央一方反而成了站在明處的那個人,這就是明槍易擋暗箭難防啊。
可是即使是這樣也不代表蕭瑀等人認輸,謀劃那麼長時間不是說放棄就放棄的,再說了,朝堂的黨爭還是要看支持自己的分量,既然現在雙方已經明牌,那就真刀真槍的打一場,看看誰勝誰負,隻不過蕭未央看著必勝的局慢慢變得勝負不明,心塞無比。
有了褚遂良的話,李治也讓人把皇後和養子李忠請到宣政殿,爭不爭太子就看皇後的意思了,萬一皇後放棄呢?不過就算是蕭未央也不敢這樣奢望,不爭太子王婠要一個彆人的兒子乾嗎?吃多了?所以還是靜待王婠殺來吧。
然後眾臣就看到皇後牽著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走近大殿,皇後身著後服,雍容華貴,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雖然隻有二十幾歲的年紀,但氣度不凡。
至於她手裡的孩子,還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一個庶生子都有希望坐到東宮太子的位子,真是命好啊,想到這裡還有人隱晦的看了看坐在禦座上的皇上李治,這也是一個命好的,不爭不搶,自己的哥哥們就因為爭搶皇位同歸於儘了,他的皇位也是從天而降,這個李忠也會有這樣的好命嗎?
王婠不動聲色的拉著李忠坐了下來,好似對這裡發生的事一無所知,所以坐下之後還跟坐在自己對麵的蕭未央點頭微笑,看著蕭未央陰雲密布的臉色,臉上的笑意更加蕩漾。
在皇後到來之後,太子之爭就真的被擺上了台麵,兩位太子候選人也已經站在現場,雖然這兩個孩子還不知道自己麵對的局麵,但不影響大家對他兩的觀察,三歲的李素節對比八歲的李忠,二人皆是庶子,對比持平,至於身份,一個是皇後的兒子,但隻是養子,一個是淑妃的兒子,是親子,這麼一對比還是勉強持平,所以誰是最後太子的人選就看他們在朝堂上的支持了。
這時候朝臣也成為了涇渭分明的兩撥人,之前大家沒得選,現在都想做一個好人(無間道),錯了,串台了,現在大家都想渾水摸魚,畢竟長孫無忌從必敗的局勢到現在勢均力敵的局勢,沒人想要在隨意冒險,特彆是眾多的牆頭草派,立場本來就不堅定,現在更加搖擺了。
最終太常卿蕭瑀、房遺愛、薛萬徹、荊王李元景,江夏王李道宗等人明確的支持雍王李素節上位,這麼一看不是宗室就是駙馬,大部分都是長孫無忌的對手。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則是支持皇後養子李忠上位,這些人也不少,畢竟監國三年,長孫無忌還是安排了很多的親信。
這時兩方的勢力在朝堂上看起來也是一個持平的狀態,戰爭進入了持久戰,就看誰會更快的得到援軍,援軍一到勝負既定。
蕭瑀等人也知道這是千鈞一發的時候,所以趕緊看向了自己可以爭取的人,吳王李恪就是最大的助力,可是李恪本來就不想支持李素節躲太子之位,現在更是到了跟長孫無忌明刀明槍的地步,一直躲著是非走的李恪更加不願意站出來支持。
就在李恪猶豫間有人站了出來,兵部尚書李績站出來支持長孫無忌的意見,也就是皇後的樣子李忠上位為太子。
這並不意外,李績同為遺詔輔政大臣,自然會站在長孫無忌一方。
在李績站出來後就代表著勝負已分,因為李績的身份是兵部尚書,僅次於褚遂良的吏部尚書,是掌管天下兵事的實權之人,在他站出來後李恪連站出來的必要都沒有,因為他就算是站出來也不可能勝過長孫無忌一方了,相反還要得罪長孫無忌,更加沒有必要。
所以自以為勝局在握的蕭未央在這一次的鬥爭中以慘敗收局,前期看似占儘了優勢,可沒想到王婠和長孫無忌各種陰謀詭計環環相扣,蕭未央一敗塗地,隻能坐在那裡目瞪口呆,她連自己是怎麼輸的都不知道。
蕭未央甚至感到絕望,她自以為有李素節在手太子之位就能手到擒來,沒想到自己畢其功於一役的準備居然還是慘敗,哪怕是自己找到了高陽公主等人做靠山依舊不行,這一次她輸的徹底,也徹底輸掉了自己的奢望,錯過了這次的機會,她再也沒有可能覬覦皇後之位了,所以蕭未央有些失魂落魄。
太子是庶子李忠的消息傳到關心此事的高陽公主耳中的時候,高陽公主也愣住了,同時在她府上的還有其他幾位公主,襄城公主,九江公主等人,畢竟大家同進退,也就一起在這裡等消息。
但等到的卻不是自己想要的消息,十拿九穩的事發生這樣的變故?李忠是誰?經過旁人的解釋才知道是一個宮人的庶生子,之前諸位公主並沒有留意過皇上居然還有這一個皇子,沒想到就這麼個名不見經傳的“皇子”都能做太子了?
高陽公主頓時怒不可遏,她沒想到長孫無忌操弄朝政居然已經到了這樣的一個地步,居然敢把一位庶生子捧為東宮太子!長孫無忌這不但是想現在掌控朝堂,還想在之後控製皇帝的人選,這就是想把宗室從皇權中徹底趕出來!
這天下是姓李的天下,不是姓長孫!這一切都是長孫無忌的野心!所以高陽公主怒了!
聽了高陽公主的分析,其他幾位公主也是氣的忿忿不平,沒有了宗室長孫無忌就能一家獨大。
經此一戰,長孫無忌和宗室矛盾徹底激化,成水火之勢,再難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