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珠賢的襲擊是如意回宮以後第一次被明目張膽的陷害,按照李治的說法,大家都不認為這是鄭珠賢故意所為,或者說是有人設計的陰謀,這隻是一個意外,但如意明白的記著鄭珠賢發瘋前蕭未央莫名其妙說的一句話,所以鄭珠賢發瘋必定跟蕭未央脫不了乾係,可是這隻是如意的一家之言,做不得證據,結果就是這件事如意隻能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裡咽,當做是一件意外。
再者就是如意對蕭未央一直都有戒備之心,兩人是注定的敵人,這才能第一時間發現這件事的端倪,因此有了防備才沒有發生難以想象的結果,隻不過讓如意更加堅定了對蕭未央以牙還牙的信念,她也知道想要搬到蕭未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蕭未央也不會放過自己,二人之間的戰爭還會延續。
蕭未央本來還因為鄭珠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自己的宮裡發脾氣,,然後就聽說李治想要罷黜鄭珠賢的貴妃之位,如果能有這樣的結果,對她來說也算是意外的收獲了,雖然借刀殺人是她的計劃,但她也沒有奢望鄭珠賢會因此被罷黜,畢竟鄭珠賢是貴妃娘娘,武如意隻是一個無名之輩,怎麼會因為一個無名之輩就罷黜一位貴妃娘娘呢?所以蕭未央開始並沒有這樣的想法。
但事實就是有了這樣的風言風語,這讓蕭未央憂喜各半,喜的是鄭珠賢一旦被罷免,那貴妃娘娘的位子就會空出來,她這個僅次於貴妃的淑妃無疑就有機會上位,她也就不用終老淑妃的位子了,在兒子李素節爭東宮失敗後,蕭未央已經沒有了上位的指望,所以罷黜鄭珠賢就是意外之喜,沒想到借刀殺人成了一箭雙雕?
憂的是皇帝因為這件事就能把鄭珠賢這個貴妃罷黜,那說明武如意在皇帝心中必定占據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說是獨寵一人都不為過,那蕭未央以後還怎麼爭寵?換句話說是趕走猛虎來了餓狼,都是自己的競爭對手,甚至武如意威脅還會更大一些,所以這是蕭未央的憂慮。
隻不過結果出乎了蕭未央的意料,鄭珠賢在皇後和長孫無忌的攔阻下並沒有被罷黜,隻是被送出宮治病,這讓蕭未央的心裡頓時空落落的,畢竟她還是想要做這個貴妃娘娘的,還不如不知道這個消息呢,結果心情跟坐過山車一樣,看到了希望,又破滅了希望。
皇帝李治在這件事上麵對結果也並不滿意,畢竟他的提議被所有人否定,這讓他這個皇帝頗有些丟了顏麵,從繼位開始李治為了繼承李世民容言納諫的美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求教舅舅,結果到頭來朝臣都看舅舅的臉色,在國喪期三年內李治哪怕有悶氣也隻是去感業寺找如意散心,但並不能說李治對這種事心中沒有芥蒂。
現在繼位三年多,李治以為自己這個皇帝當的應該行了,所以才想借著這一次的事立威,不成想還是被長孫無忌給否了,心中自然有不喜,但他沒有辦法,隻能去找如意說這些事中的不滿,然後如意隻能勸慰李治寬心,自己順便也把李治被打落牙齒往自己肚子裡咽...
不過這件事到底還是一個小風波,因為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事,皇後的養子李忠的太子冊封大典,這可是規製非常隆重的儀式,不是像收養儀式一樣可以隨意糊弄過去的,想當初李治被冊封為太子的時候,李世民是在承天門親自為自己的兒子做背書,然後昭告天下,為此還進行了天下大赦,所以這件事沒人敢輕待。
永徽三年,七月初二日,唐高宗李治在宣政殿正式冊立八歲的李忠為太子,並且大赦天下,然後由太常寺主持在殿前廣場上舉行正式的冊封大典,祭天,祭祖,祭社稷,然後按照規程一環接著一環,看似井然有序,也很莊重,卻都像是在例行公事一般,因為皇帝並沒有出現,讓這個冊封儀式好像少了應有的靈魂,這比之唐太宗親駕承天門為李治下詔差了不止一點。
年幼的李忠膽怯的跟著身邊的內侍一步一步行事,他是一個庶生子,跟當年的李承乾不一樣,他從來都沒有被當做太子培養過,也沒有被當做一個正經的皇子對待過,現在他麵對的這一切都是從天而降,都是從來不曾接觸過的,隻是經過了那個認識短短幾天的母後短短幾天的教導,所以他能做的就是跟著身邊的內侍吩咐做。
好在王婠知道這個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特彆委派了自己信任的內侍來照顧李忠,目的就是不要在太子冊封大典上出什麼紕漏,不然她這個皇後的顏麵又要不好看,收養繼子做太子這件事本來就讓人非議,如果這個繼子再不成氣候,那被言官抓住把柄上疏趕下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這由不得王婠不上心。
好在李忠雖然膽怯,但還算聽話,冊封大典也順利的結束,從現在開始,李忠作為被皇帝冊封的太子正式入主東宮。
在李忠成為太子之後,就需要施以太子的教育,是為太子太師,在李承乾時期,李世民專門為自己的太子開辟崇文館學習,這也是對太子的針對性教學,其中的老師都是經過李世民的認真甄選,在李忠這裡,他並沒有得到特彆的優待,一來是因為李治對他並不上心,二來是因為李世民子女眾多,所以可以開辟崇文館,但李治子女並不多,專門開辟學宮就是浪費,所以都是自己請老師教育,例如蕭未央的兒子李素節就是前賢妃徐慧的弟弟做啟蒙老師,這還是皇後不壞好意推薦的人選,因為徐慧和蕭未央並不對付。
現在李忠成為了太子,隨即李治正式任命長孫無忌、柳奭、褚遂良、韓瑗,於誌寧幾人為太子太師,這幾人都是當初舉薦李忠為太子的一方,現在被封為太子太師也是理所應當,擁立之功不久如此麼。
另外還有一個意外的人選也被任命為太子太師,那就是吳王李恪,眾人不明白李治的意思,或許這是對李恪沒有介入東宮之爭的嘉獎和安慰?所以李恪也成為了太子太師?但不管怎麼說這還是一個小小的意外,畢竟太子太師一眼望去,除了李恪都是長孫無忌一方的人馬。
李恪倒是不以為意,他早就沒了什麼爭權奪利的心思,所以不管是長孫無忌還是太子李忠,李恪都算是平常心對待。
隻不過這個消息讓作為東宮之爭的失敗者高陽公主不太開心,難怪自己這個哥哥對自己支持李素節的提議不冷不熱呢,原來是想著坐收漁翁之利,感情得罪人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了,心中也是有些不樂意。
在太子的冊封儀式過後,朝堂事務也算正式回到正規,因為東宮之爭這件事本來就是一個意外,是所有人對於權力的爭端,現在爭端解除,事情就重新回到原本的秩序,接下來就是為皇帝采選良家女充實後宮的事。
按照唐代皇帝的後宮規製,皇帝最起碼要有一後、四妃、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禦,也就是俗話講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隻不過各個時期有不同的稱呼。
作為皇帝,李治同樣有這樣的待遇,從這一點來說李治現在是甚為欠缺的,李治在東宮時期,作為明媒正娶的隻有太子妃王婠和良娣蕭未央二人,然後還有幾位不上台麵的宮人,也就是庶生皇子的生母,後來繼位以後在冊封後宮妃嬪這件事上,也就多了一個鄭珠賢,也就是李治現在的皇後王婠、貴妃鄭珠賢和淑妃蕭未央,頂多再加上一個被皇後金屋藏嬌的武如意,所以距離規製差太遠,不過這件事也隻能放到國喪之後進行,畢竟沒有先皇帝剛剛駕崩,新皇帝就馬上填充自己後宮的道理,這有違孝道,所以一般都會在國喪結束之後進行。
隻不過在李治這裡,宗室和監國的權勢之爭水火不容,才會有了東宮之爭這件事插隊來到前麵,搞了一個皇後無子,群臣強迫皇帝立儲的荒唐事,李治當然糊弄了事,也就答應了皇後收養李忠這個庶生子為皇太子的更荒唐結果,現在不管怎樣,東宮太子已經冊立,充實皇帝後宮這件事也就擺上了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