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她的極力斡旋大唐和吐蕃還能以和為貴,卻不曾想文成公主在吐蕃為了大唐儘心儘力,她的父親李道宗卻亡於朝堂黨爭,還有她的摯友高陽公主也被賜死,這樣的消息不說對文成公主會有多大的打擊,但至少有一些心灰意冷,她的人是漂泊的浮萍,沒想到現在就連靈魂也失去了歸處。
在這個傳遞消息按年來說的時代,文成公主知道這些消息的時候亡父和摯友屍骨都已寒,心力憔悴之下也漸漸失去了繼續維持大唐和吐蕃和平的能力,僅僅在九年之後大唐和吐蕃的戰事就再起,662年,吐蕃開始染指大唐西域,不說是因為這一場謀亂引發,隻是這一場謀亂就像是煽動翅膀的蝴蝶,促使和親的文成公主失去了作用。
而房氏的長子房遺直,名義上的房氏家主梁國公也受到了這件事的牽連,但他因為揭發有功,所以免得一死,隻是被貶為了銅陵尉,至少是為房氏留下了一線生機和傳承,再者還有一點,古時候的被貶與一步登天就在一線之間,死灰複燃,東山再起,這也是一個典故,(西漢丞相韓安國)所以被貶並不代表沒有起複的可能性,這也是房遺愛千方百計用自己的命為哥哥房遺直保命的原因。
房遺直在被貶之後業並未因此消沉,他儘忠儘職,清廉自守,為百姓所稱道,稱他是“大法小廉,房公兼之”,意喻為房遺直在長安做禮部尚書的大官時能恪守法度,在銅陵這個小地方做縣尉,也一樣能恪守廉潔,事實上很多人都認為房遺直可以東山再起,這也是長孫無忌對房遺直投誠的承諾。
還有吳王李恪也是高陽公主謀逆這件事的無辜者,作為宗室實權三駕馬車之一,李恪身居一品司空的高位,本來一直秉持著不爭的原則,所以就想要保住高陽公主和荊王的存在,以免自己獨木難支,他沒想到自己不爭了一輩子沒事,就這一次爭了這麼一回就被長孫無忌拉下馬,並且還成了高陽公主的謀逆的同黨,甚至就連吳王李恪的同母弟蜀王李愔也被牽連連坐,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這樣必死的結果讓李恪怒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善良,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這可謂是李恪對長孫無忌最惡毒的詛咒,沒想到還真有成真的一天,這也是房遺直沒有等到長孫無忌提攜的原因,因為幾年之後長孫無忌也是一樣的命運,這就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不過現在這還都是後話。
經此一事,李治徹底解決了自己皇位的威脅,大唐宗室也成為了高危人群的代表,確立了自己一不小心就玩完的宿命:李世民殺完李治殺,李治殺完武則天殺,(李世民殺的是自己的兄弟,李治殺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叔伯,武則天殺的是李治的兄弟,但從含金量來說,武則天殺得都是李治殺完的邊角料,哪還有李恪和荊王、高陽公主這樣真的有權勢的宗室),就好像做了大唐的皇帝殺幾個宗親是基本操作,不拿幾個宗親來祭天就缺點啥一樣,殺到最後,為大唐殺出了數目眾多的異姓王和節度使,把皇帝殺成了孤家寡人。
(如果有誰真的可以重生,千萬不要選擇去唐朝做宗親,這樣的高危行業一不小心就會嗝屁。)
要說在這件事裡麵,李治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他實實在在的解決了自己皇位的威脅,長孫無忌卻成了最大的背鍋俠,人是長孫無忌抓的,也是長孫無忌力主要殺的,反而是李治法外開恩,隻是懲戒了幾個賊首,他們的子女都有命活著,但能背多大鍋就能扛多大的碗,對宗室的一網打儘也讓長孫無忌真的有了無敵天下的姿態,朝堂上再也沒有他說一句話有人敢說兩句。
長孫無忌不明白這樣的殺伐對他的隱患嗎?不見得,隻是以長孫無忌多年的老謀深算也不可能掌控所有的巧合和陰謀,宗室想要奪權是情理之中,但他沒有預料到李泰會在他說出當年事情後選擇自殺幫助李治破局,長孫無忌也沒有想到高陽公主和荊王會以為李泰是被自己和李治暗害,然後選擇了謀逆,還有宗室對於這件事的反應會空前團結,所以這一步逼迫一步的棋局,讓宗親從來都沒有投子認輸的想法,最終就成了屠殺大龍的慘烈,長孫無忌不得不殺,他不殺,他的外甥就得殺,這就是長孫無忌為李治背的鍋,為他日後的結局留下的伏筆。
而這樣血腥的結果也讓如意再一次認識到了政治鬥爭的可怖,曾經不可一世的高陽公主就這樣被賜死,就像曾經的太子李承乾,這都是如意曾經目睹過的高位者,一樣的說沒就沒了,如意想起諸人當年在崇文館學習的場景,當年的年輕朝氣,意氣風發,如意還是有了些許感慨。
李治對於這個出乎他意料的結果一樣需要心理來接受,可是他沒得選,在這樣鬱悶的時候,他還是來如意這裡排憂解難。
李治喃喃自語道:“從前隋開始,皇位最大的敵人就是同姓之人,所以煬帝上位,到了本朝,也有隱太子,還有我的兩個哥哥,都想得到這個皇位,這也是父皇為朕選擇托孤之臣沒有宗親的原因,朕這麼做沒錯,他們不該對皇位生了覬覦之心,父皇把它交到了朕的手裡,朕就一定要護它周全,你說對嗎?武昭儀。”
如意知道李治這些話不隻是在說給自己聽,也是在說服他自己,這麼大的事,說是震驚朝野都是輕的,就算是放在太宗時期都能堪比太子等人謀逆,可是太宗皇帝是誰?他一生經曆的風雨挫折多了去了,而李治隻是一個上位四年多的皇帝,這樣的殺戮讓李治出現自我懷疑是正常的,所以他需要自我安慰,自我說服,自我催眠,所以這些話李治是在說給自己聽。
當然,李治也需要得到彆人的肯定,可是他是皇帝,這些話他能夠對誰講?其中還有太宗皇帝不太光彩的當年,所以李治隻能憋著,另外還有一個他能夠傾訴的人,隻能是如意。
如意開解道:“陛下這麼做也是逼不得已,宗室宗親在先帝駕崩之後本該念及同宗之情做陛下肱骨,輔佐陛下左右,但他們貪心不足,妄想得到更多的權勢,這是不仁不義,甚至還想覬覦皇位,這就是不忠不臣,而陛下能念及他們隻有謀反之意,沒有謀反之舉,從輕處置,已經是皇恩浩蕩,陛下就不必為此鬱結於心,難以釋懷,再者,雷霆雨露皆是天恩,陛下若是難以取舍,他們身為臣子又該如何自處?畢竟,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
李治道:“是啊,這是朕的天下,朕是這天下之主,可是總是有人想要替朕做主,朕知道自己不及兩位哥哥許多,可是朕也不想做那扶不上牆的阿鬥,宗室的這些宗親們看錯了朕,荊王看錯了朕,高陽皇姐也看錯了朕,還有誰看錯了朕呢?”
麵對李治的自問,如意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隻能低頭道:“陛下,奴婢不知。”
李治道:“父皇在駕崩前曾經教導過朕,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不是哪一個臣的天下,也不是哪一個世家的天下,皇帝當與臣子共理天下,而不是與世家共理天下,皇帝才是天下之主,臣子應是輔,或許還有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如意抬起頭震驚的看著李治,因為這句話她聽到過,當年父親武士彠還在世時曾經說過自晉以來的幾百年,都是皇帝和世家共理天下,因為世家足夠強大,用富可敵國都不足以形容世家的強盛,所以世家就有了和皇帝共理天下的資格,這是幾百年來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規矩,至於另一句話如意也聽過,當然就是出自太宗皇帝的口,眾所周知,太宗皇帝恢複科舉製就是意圖在削弱世家在朝堂的影響力,隻是太宗皇帝能做的事,李治也一樣能做嗎?如意不知道。
但如意明白,李治這是在解決皇位的威脅之後,想要解決皇權的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