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謀權廢黜太子 如意首參知易行難^^……(1 / 2)

常言道:隻有共患難,沒有同享福,也可能是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世間唯一的不變就是變。

沒人能想到大唐朝堂會在荊王李元景和高陽公主的謀逆事件之後緊接著就會發生這樣的轉變,皇帝和皇後聯袂提出廢黜東宮太子李忠的事,這才安定了幾天?隻怕那些被要求自裁的宗室諸王屍骨還沒有涼,估計流放嶺南的那些罪臣還沒有走到地方,但就是這樣的情況,李治就提出了廢黜太子李忠,這還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心中有這樣的感慨。

但事實是,作為皇帝和皇後提出廢黜李忠就是很多人的不甘願,這麼多人圍繞李忠明爭暗鬥,爭權奪利,李治說換就換,這不就相當於地裡的苗大家種了很久,李治過來一句話就要除掉麼?試問這誰能接受?可是李治才是這塊地的主人,大家都隻是佃戶,佃戶怎麼能有恰當的理由阻止這件事呢?這就是最大的難題。

當然,還有另一個事實是這個難題並不牽涉到所有人,還有很多站在周圍看熱鬨的吃瓜群眾,其中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也有上一次爭奪太子之位的失敗者,也就是覬覦這塊地的佃戶,還有一些就是意圖借勢撈一把的投機者,這就是朝堂,長孫無忌勢大也不會所有人都唯長孫無忌是從,不然也不會出現現在的難題,李治的想法早就被朝臣不約而同的意誌否定了。

所以在李治提出這個難題之後,有人想要解題,但解題有解題的不同方法,比如身為監國的長孫無忌,他不明白李治怎麼會突然間有了換太子的想法,但長孫無忌作為監國他並不想李治做出這樣隨意的舉動,並且他還是李治的舅舅,是李世民親命的托孤大臣,他更不想李治做一些荒唐之舉,長孫無忌到現在還以為這是李治一時的任性之舉。

還有人則想到另一個可能,俗話說不破不立,不廢不立,李治身為皇帝既然提出了廢黜太子的想法,那就說明李治心裡已經有了替代李忠的人選,這就是不廢不立,廢一個才能立一個,眼看李忠麵前的“忠臣”已經坐滿,自己幾乎沒什麼機會,既然這樣那自己迎合李治的想法是不是就會有從龍之功?這是一次冒險,需要思考的就是值不值。

此時的左相府邸,長孫無忌的書房之內,眼下這件事他需要深思熟慮,長孫無忌不是曹操,他麵對的也不是漢獻帝,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所以他不想自己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想做權力上架空李治的權臣,李世民以國士待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就會以國士報之,他會遵從李世民的托孤遺命,好好輔助李治,甚至好好培養李治做一個好皇帝,這也是長孫無忌即使不同意李治換太子的想法,也沒有在朝堂上站出來反對這件事的原因,他想要為李治保留身為皇帝的顏麵,如果能夠私下解決此事就是長孫無忌更好的選擇,他想要李治知不可為而退,所以一開始長孫無忌就安排德妃去皇後王婠那裡打聽這件事的根由,如果能說服王婠退出這件事,長孫無忌相信李治一個人也就不會再做堅持。

但長孫無忌沒想到德妃在拜訪王婠之後隻得到一個王婠嫁夫隨夫的敷衍說法,長孫無忌感覺到王婠已經有了失去他控製的跡象,並不像以前一樣唯命是從,長孫無忌不想想這是不是德妃長孫氏的目中無人給到王婠的壓力,所以王婠才會為了自保選擇擺脫長孫無忌的影響,不過就算長孫無忌知道也不會改變讓德妃進宮的想法,王婠生不出孩子,長孫無忌也不想這大唐的江山落到外人的手上,這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江山,既然這樣,李治和德妃生出的孩子接著做皇帝,這還是李氏和長孫氏的天下,豈不美哉?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

既然王婠這條路現在走不通,長孫無忌就想換一個想法,所以他邀請了吏部尚書褚遂良和兵部尚書李績前來府上議事,這三人俱是李世民駕崩前的托孤之臣,長孫無忌就想邀請過來,但等了一會兒隻有褚遂良前來,另有李績府上下人前來說是李績早早的就出城打獵去了,並不在府上,所以不能前來。

褚遂良聽著這樣的話臉色不渝道:“他這是上位司空就開始目中無人了嗎?連我等皆是先帝的托孤之臣都不入法眼了。”

不怪褚遂良對李績多有怨言,他和長孫無忌、李績三人同為李世民病榻前托孤之臣,本該為一體,共進退,可是李績總是飄忽在二人之外,雖然很多時候都會站在支持長孫無忌的一方,但私下在私交上卻不會有更多的來往。

特彆是在吳王李恪因為被牽連到荊王的謀逆之後,李績就上位司空,成了替代李恪的人,按理說這樣的三人托孤組合一起商議一件事是應該的,但李績還是以前的老做派,所以褚遂良不滿意李績的話就說出口。

長孫無忌也沒有多說,可是李績沒有過來,本來的三人議事成了他和褚遂良二人議事,這能討論出個什麼東西?在和褚遂良商量一下之後,長孫無忌就安排人去請門下省和中書省的兩位首官,侍中韓瑗和中書令來濟,這樣湊齊了四人一起來商討應對李治和王婠換太子這件事。

幾人坐定之後,侍中韓瑗就先是開口道:“皇上也太是胡鬨了,東宮太子作為國家的根基,事關江山社稷,豈能如兒戲一般說廢就廢?眾朝臣怎麼看?天下百姓又怎麼看?這不是視民情民義於無物嗎?我的意思是我們一定要阻止皇上做這件糊塗事!”

中書令來濟猶豫一下道:“各位大人,不知各位大人怎麼看這件事,但我聽說已經有流言,說是皇上隻怕是不廢不立,明麵上看是想廢黜李忠殿下的太子之位,實則是想換掉東宮人選,不知各位大人可有耳聞?”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皆是微微點頭道:“不錯,我們都聽到了這樣的傳聞,並且我也有這樣的猜測,隻怕皇上就是因為心中有了自己的人選才會提出這件事。”

侍中韓瑗吃一驚道:“什麼?現在都已經有了這樣的流言?這還隻是皇上剛剛提出這件事就開始流言四起,如果真的要做出這件事,難保不會引得朝堂動蕩,民心不穩,各位大人要慎而重之啊!”

褚遂良歎口氣道:“李忠殿下太子之位初立不到兩年,皇上說廢黜就廢黜,這不就是朝令夕改嗎?我們豈能縱容皇上犯這樣的錯誤?所以長孫大人才會把諸位大人召集起來,共同商議這件事的應對之策。”

來濟和韓瑗齊聲道:“不知左相大人有何高見?”

長孫無忌道:“眼下的情況是我們並不能直接去詢問皇上做這件事的意圖,或者去指責皇上和皇後的欠妥,所以對著乾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認為這才是這件事我們的難處。”長孫無忌說了自己的想法:作為臣子他們不可能對皇帝提議的事直接就是說“不”,就算李治廢黜李忠的太子之位是想另立他人,可是他們怎麼去問李治想冊封誰?怎麼問都不合適。

褚遂良皺著眉頭道:“長孫大人,按你的意思就是說皇上想要廢黜太子這件事我們還不能明著反對?”

長孫無忌點頭道:“太子是皇上和皇後的兒子,太子的皇位也是皇上的,皇上把皇位給誰是皇上的權力,我們又能如何反對?”

幾人都是麵色嚴峻,但又是一陣歎氣,長孫無忌說得對,天子傳承是皇帝的意願,不是臣子的意願,沒有誰敢說一個皇上不喜皇後不愛的太子能坐上皇位,可是如果這樣他們又能有什麼辦法來改變這件事?改變李治的想法?那這件事不就是無解麼。

褚遂良道:“既然這樣,左相大人召集我等想必是已經想到解決的辦法了?”

長孫無忌點頭道:“我認為皇上想要廢黜太子也許隻是一時衝動,或者暫時被蒙蔽了神誌,隻要我等能夠陳清利弊,皇上會有所考慮的,再不濟,這件事就拖著吧,拖到皇上想明白。”

來濟道:“左相大人的意思是我等聯名上書皇上陳情此事?”

長孫無忌點頭道:“為今之計我們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隻有聯合眾朝臣對皇上陳情上書,希望皇上能夠容言納諫,接受我們的意思。”長孫無忌這是想要用朝堂的壓力迫使李治改變主意。

褚遂良三人都是點頭認同這個辦法,隨即來濟和韓瑗道:“那我們就先去和其他大人聯絡此事。”隨即告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