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如果隻有一個人有一樣少見的東西,其他人在羨慕嫉妒等情緒的影響下,會想方設法的把這個東西毀掉變成誰也沒有或者變成多數人有的,而如果多數人都有一件東西,沒有人會想著把這個東西毀掉,而是會想要和多數人一樣擁有這樣東西。
現在女子參加科舉就成了這個東西,上文說了,官員、勳貴、世家,三者同為掌握了整個社會的大部分知識財富的人群,因為出身和聯姻,都有相交之處,比如官員,所有人都知道官員是要經過科舉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可是一個家裡擁有大量藏書,可能父親祖父同樣是讀書人的世家子和一個隻有天分的貧家子,誰在科舉之路上走的更順?
套用很多人喜歡用的一句話,你一個身無長物之人是哪兒來的信心和人家幾代人十幾代的積累比?很諷刺,卻是事實,和經過了改革開放在國家的允許下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然後和那些沒有機遇沒有政策老老實實靠勞動力換錢比較,還要嫌棄老農民種地無用的無恥之人比起來,世家不會嫌棄老農民種地,他們隻會收租,更直接更赤裸裸,可以說,如果你家沒有一定的土地,一定的金錢,讀書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這個時代的寒門可不是大家想象之中的身無長物,穿的破破爛爛,按階級來劃分的話,這個時代的寒門怎麼著也是中產階級,擁有一定土地的小地主,沒有一定的家底,沒人敢有勇氣說要讀書的,這也是為何宗族在這個時代能發展的起來,還越來越壯大,一家供不起來,可以舉一族之力來,可是被供出來的讀書人在走出去之後,也要回報整個宗族,所以在這個時代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為官之人兢兢業業,總是被家鄉的親人為禍鄉裡所累,最後大家一起獲罪。
在這樣的情況下,讀書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結果就是,能考科舉的一半以上都是有世家背景的,也就是在朝堂之上為官的那些人有三分之二都是世家出來的,就如同右相,他出身曹家,即使他對嫡支對曹家再怎麼不滿,也不會自絕於曹家。
這也是為何世家能屹立不倒的原因,可能會有世家因為各種原因沒落下去,但是在這源源不斷的官員之中,總是會有新的世家出現,但是即使如此,這次的女子科舉名額依然是僧多粥少,因為此次報名有規定,一家隻能有兩個名額,並沒有規定必須是直係血脈,但是對人數有了限製,即使想要加塞,也是要一群人爭名額——對此,秋尚書的解釋是,反正是報名,報名離能參加科考中間還有實力的差距呢。
在這個時代,沒有計劃生育的限製,不管養不養的起,每家每戶都是能生多少生多少,而世家更是如此,更何況,在這個一夫一妻多妾製的社會,四十無子才能納妾的規矩,真沒幾個世家會立,妻妾一起努力的結果就是兒女成群,反正他們養的起,也算是為社會做貢獻了,不過到了這次報名的時候,才發現,這兒子挺多的,女兒也不少啊!
很多官員也在這時候發現身在世家的不便之處,自己的女兒名額還不夠呢,怎麼就要勻出去給彆人的女兒了?沒有女兒的就無事一身輕的看著一群人在那兒爭,女兒太小的也發愁,不知道這次的名額被用了,以後還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