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科技發達各種設施都齊全的時候都有損失,那麼在這個連水利設施都沒有辦法保證用水的時代,老天爺的噴嚏所造成的結果都不是顆粒無收就能收尾的,曆史上所謂的民亂,哪一個不是百姓沒飯吃才忍無可忍的出現的。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重視農耕的民族,從黃帝開始之後的華夏統治者,都是身體力行的重視,二月二龍抬頭,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帝會親自下田耕種,有很多皇帝甚至會有自己的一塊地種,社會層麵也是把農提高到很高的地位,雖然實際上地位不高,但是農家子那是隻要能讀書就可以直接科舉,與之相對的商家子,雖然有著百倍於農家子的資產,但是科舉這一條路,卻是受限的,看看三皇子辦個培訓班都要避開商就知道社會對商依然是避諱的態度。
可惜重視歸重視,但是隨著一個王朝建立的時間越久,就越是會出現農民被壓迫被剝奪手中的東西的情況,這在王朝時代沒有一個朝代躲過這一劫,資本是逐利的,地主的心也是欲壑難填的,而皇帝就是最大的那個地主,王朝每到後期,無一不是後來居上的地主和皇帝這個最大的地主爭權奪利的過程。
可是,世上隻有一個地主和有著很多互相爭奪的地主還是有點區彆的,不管彆人是怎麼想的,林宸是反對土地的買賣的,但是反對歸反對,卻沒有辦法阻止,而想要延緩土地往大地主手中移轉,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擁有土地的農民沒有賣掉手中土地的理由。
華夏自古以來形成的習慣是,土地就是命根子,隻有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百姓才會放棄土地,這種在生死麵前的選擇,林宸沒有辦法乾預,那就隻有把所有的意外都消弭到最小的程度,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人們吃飽飯,而這個條件最終需要的是完善的旱澇保收機製和好的種子。
旱澇保收就要興修水利,而種子需要的是一代一代的優中選優,有功夫做這種事的,朝廷之中可能一朝出一兩個就是老天保佑,隻求吃飽的民間就更是不具備出這種人才的條件,其實也不是沒有,隻是有幾個人能意識到種地很厲害的人是人才?
所以農學院是一定要有的,不僅要有,還要大規模的找那些身處民間的種地高手,識不識字的沒關係,先把人才找出來才是正途,經驗總結什麼的,那都是以後的事。
可惜想象和現實的差彆不是一般的大,誰能想到,農學院竟然沒人認領呢,現在每次一看到這唯一被剩下的農學院,林宸就很是後悔,早知道就直接把農學院扔給老大了,那個茶又不是單單隻有茶藝這一塊,還有茶樹啊,茶樹不管怎麼算都是農的一部分吧!
現在的情況就是木已成舟,想要讓老大把農學院負責起來彆說是門了,窗戶都沒有,於是在其他兄長們都開始組團各種考察找地方準備辦學校的時候,她還在為沒有著落的農學院煩惱。
讓她自己辦農學院吧,辦是可以辦,但是她有點猶豫,她對農學院的理解和這個時代是有點差彆的,放在這裡可能並不會適應,甚至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發生,所以她更希望農學院一點一點的積累出自己的經驗,反正華夏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農書,他們需要的其實是在這些農書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一點一點的向前,以後發展成熟了,不管是為了民為了名還是為了財,總會有人繼續向前,不管是哪種結果,受利的是老百姓就行。
就在林宸陷入煩惱之中的時候,一個人自己送上門來給她解決麻煩來了。
接到十皇子上門的消息,林宸還挺驚訝的。
小了林宸一年的十皇子林煜,母妃是淑妃,是宮裡少有的才女,這個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卻偏偏是三從四德思想的忠實擁護者——這種人竟然能進宮還在宮裡生活的很好,在林宸看來就極為不可思議。
其實林煜啟蒙極早,什麼三歲能文五歲能詩說的就是他,如此聰慧之人唯一倒黴的就是一個開了掛的姐姐,還是年齡相近的那種,最重要的,這個姐姐還是家裡最大的那個人的心尖尖,在這種情況下,他做的再好可能還及不上這個姐姐的一張大字。
淑妃娘娘曾經也很不服氣,可是再不服氣又如何,嫡公主出生那一年的一通折騰早就告訴所有人在皇帝眼裡嫡庶的差彆,而你連在皇帝麵前露麵的機會都沒有多少,為了多在皇帝麵前出現幾回,林煜甚至在他母妃的安排下做了林宸好幾年的跟班。
林宸和林煜的關係就是在小時候那幾年的跟班關係之中處出來的,因為和她走的近,林煜也被林易管束了幾年,就學業而言,他其實早就可以結業了,沒有結業也隻是為了耳邊清淨。
還好的是這幾年他總算是長大了點,他的母妃也總算是不再把他安排來安排去的,最重要的是他終於可以在外麵開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