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宸眼裡理所當然,並且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心力的事,竟然會有人質疑,這放在以前,林宸也是無法理解的,但是現在倒是能明白一點。
華夏自古以來都是小農模式的集合體,這樣的模式好的一麵是人人都會種個地,就是不種地也會養個花什麼的,反正就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基因裡就有種地這個東西,比如她爹乾和帝,這個可是生下來沒幾年就成了太子,足夠根正苗紅了吧,在他小時候,每到二月二,皇帝給自己劃拉的那塊地就要動土了,林宸的爺爺身體不好,皇帝要親耕,就隻能是太子上陣幫忙了,如果乾和帝說他是從小種地長大的,你千萬彆不以為然,因為這是真事,就是現如今,乾和帝的那塊地都是由他親自照料的,而在他旁邊還有一塊明確了所有權的地,地主是太子林易。
可以說,能在宮裡種地,那絕對是身份以及地位的象征,能在出生之後就在宮裡有塊地的,林宸這一代也就老大林易和林宸兩個,值得一提的是,林宸的那塊地,實際控製權在她師父手裡,聽她爹說,他和皇後娘娘不是沒有抗議過,都被老道士充耳不聞的無視掉了。
林宸是沒意見的,她小時候被師父帶著認識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植物,還依著自己的心意在上麵種了不少不是糧食的植物,到現在她那塊地上都還有不少,再說了,她爹都沒能拗過老道士,她還是乖乖聽話就是了,至於她的那塊地擴張了一兩倍這種事,隻要沒人說,誰會在意呢。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老道士在皇宮裡麵超然的地位,林宸有時候都懷疑這老道士這麼牛,到底是誰勸說他長居皇宮的。
皇帝自己都有這麼一塊自留地,彆管他是為了做表率還是其它原因,這重視農事的態度表露無疑,所以有人可能會在朝堂之上對著兵部的大臣說當兵的是莽夫,卻沒人會對農人惡言相向,甚至明麵上還要向皇帝看齊,也給自己弄塊小菜園小花園什麼的做做樣子,如果是真心重視農事的,甚至還會自己親自種地。
雖然上層重視,但是大夏終究也立朝幾十年了,真正屬於躬耕之家的讀書人越來越少了,耕讀世家變成了書香世家,隻聞讀書人不見耕田者,讀書人不知農事的不知凡幾,整個社會是沒有人詆毀種田,但是願意去種田的還真沒幾個。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一個農學院,即使說的再好,也還是要地裡刨食,還好林宸從來就沒指望過這些看熱鬨的,而暗搓搓圍觀的也發現這還沒建成的農學院找人也是從常年在田間勞作的泥腿子裡麵找,就是需要專業人才,也是直接在戶部的勸農官等專業人才之中挑,雖然有那麼點不服氣,但是心下是實實在在的鬆了口氣的。
這次找種田能手,因為臨近立春過年,所以隻能先從近處找,就連實驗的對象都隻有一個麥子,為的就是不誤了農時,要知道立春一到,這二月二就不遠了,召集人手,平整土地,這些都不需要,因為汴梁這片都有種植冬小麥,這些播種的前奏根本用不著他們,甚至都有現成的田地讓他們觀察磨合了。
而找種田人手也是一個發現驚喜的過程,大夏的勸農官們雖然屬於戶部,但是在地方的話,大部分都是由縣令知府這些人兼任,不過在戶部也有一些人是專門的勸農官,這些人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研究如何讓農作物高產,以及尋找好吃美味的東西進行推廣,很多自下而上進貢的特產,有不少就是他們發現的。
在這種官製之下,有一些勸農官是有真材實料的,甚至存在於藏書閣的很多種植筆記什麼的都是這些人記錄下來的。
這一通找還真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勸農官來主事,這個人已年過六十,在地方上做過縣令,做過知府,可惜為人過於迂腐,升升降降的,最後就在戶部做了一個專職的勸農官,據說隻要是經過他指導的農田都能比彆人的產量高。
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是推薦這個人的人想要讓他趕緊離開戶部倒是真心實意的。
林宸很快就看到了這個人的資料,認真來說,這個人起步挺高的,是大夏開朝之後的貢士出身,雖然在那一年名次不高,但是能進入殿試本就說明了這個人的厲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