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感謝媽媽收養我,給我好的物質環境,也給平凡的我一個愛上芭蕾的機會——希望每個女孩都可以幸福長大,找到喜歡的事,和愛自己的人,找不到彆人也沒關係,至少,學會自己愛自己。”
“我曾經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像是芭蕾舞者在旋轉的時候必須先鎖定一個目標,這樣才不會跌倒。曾經我執著於尋找世界中心的目標,但現在我明白了,沒有人會永遠在原地等你,隻要我們將自己看作目標,就永遠都不怕跌倒。”
“安全感的缺失或許也來自童年的經曆,我本名戴欣怡,欣怡,很常見的名字對吧?小時候,我和相依為命的哥哥走散,現在還是很想他。”
講到這裡,Anna狡黠一笑:“我能否借貴平台打一個尋親廣告?我的哥哥戴建仁,不知道他現在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是不是也在想我。哥,你的欣怡過得很好,長成了會跳舞的大姑娘,如果可以,我能不能再見見你?”
Dylan,我的哥哥,你會看到嗎?這一世的Anna再見你的時候,不再是曾經那無助狼狽的樣子,希望你不要再為我擔心,你的小欣怡過得很好呢。
專訪播出後,國內出乎意料地掀起了一陣“尋找戴建仁”的狂潮,實在是因為這個名字過於喜感,和妹妹Anna的優雅外表形成了巨大反差。
另一邊,剛下飛機、將將踏上台北桃園機場土地的Dylan打開電話,準備處理拍賣行的一係列冗雜事務,屏幕突然彈出一則新聞:
“傳說中的戴建仁,你的欣怡在等你——”
建仁......欣怡?
於是,剛下飛機的頂尖經理人Dylan先生在巨大的驚喜下勉強平複心神,迅速折返回機場,打上最近的飛的,這次的目的地是,有妹妹的地方,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