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愛,從心底愛自己(10) 藍色生死……(1 / 2)

千裡之外的美國,俊熙與恩熙悄悄結了婚,而渾然未覺的幼美,也慢慢在韓國紮了根。

青年畫家幼美的性格細膩而敏感,曾經的她可以因為一份感情迷失自己,現在的她也更容易在環境的影響下做出改變。

她本以為這次韓國之行是遊玩散心,是挽回感情,卻沒成想,抵達的第二天,芯愛就拉著她一起出差,目的地是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落。

作為一名上升期的政府官員,剛支持發布一條備受矚目的條令,芯愛需要前往基層四處走訪,探查當地的居民的生活狀況,撰寫調查報告,作為政令推行效果的佐證和後續發展的參考。

幼美的心態有些崩潰。眼前,常年勞作的村民黑黑瘦瘦,低低矮矮的房舍老舊殘破,偏偏芯愛就像沒事人一樣,拉著滿臉抗拒的幼美,挨家挨戶地走訪,熱情地招呼往來的鄉親。

幼美知道芯愛自小在貧民區長大,對此或許更容易接受,但當事實真正擺在眼前,還是忍不住欽佩這位先前並不十分熟悉的世交妹妹。

這些房屋破舊不堪,時常漏雨,甚至隻有旱廁。幼美身處村民的家中,聽著那些艱難的故事,感受那些不幸的人生,差點被無助和絕望淹沒。

但很快,她意識到,被她同情的村民們好像並沒有一味地抱怨命運的不公。

她們看到一名獨居婦人堅強地麵對生活的艱難,看到一名留守兒童熱愛學習的堅持,看到了一名年輕人為家鄉脫貧而努力的決心。

他們並沒有因為苦難而失去信心和希望,而是試圖用雙手和心靈去創造更多美好。他們握著芯愛的手微微顫抖,一遍遍說著,新政策真好啊,自己的生活更有奔頭了。

於是,破舊的村舍外,幼美終於開始打開封閉的心房,看到了燦爛的陽光,看到了青山綠水,看到了廣袤的原野和田地,看到了自己在溪邊的倒影。

這次走訪持續了三天,她們走了六個村落,芯愛記了一大摞筆記。

對芯愛而言,這是她無數次走訪中的一次,在這個過程中,她真正沉下心來去聽、去看、去感受,堅定了為人民福祉而奮鬥的決心;對幼美而言,這也並非一場簡單的旅行,而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個換種方式生活的契機。

回去後,幼美創作了新的畫作《生命讚歌》,畫中一半是簡陋的屋舍,一半是晴朗的碧空,門前一位衣著破舊的婦女扛著鋤頭唱著歌。

這幅作品很快在畫壇掀起了不小的水花,其構圖精美,立意深刻,場景真實,融入了畫者的充沛感情,讓人一方麵唏噓生活不易,一方麵又感歎大自然的神奇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