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樂清從小在一個破碎不堪的家庭中長大,沒有人去關心他,更沒有人愛過他,誇過他。
父母每天都是無休止的爭吵,沒人想管他,他也就養成了沉默寡言的習慣。
從初中到現在,能上學都是靠他自己的獎學金,爸爸一年給他一次錢,不多,就一萬,媽媽更是不知所蹤。
餓的時候就去飯館打工,混口飯吃。
初中的時候也因為沒人給他開家長會,沒有朋友,不跟他們交流,霸占年級第一,這些事沒少被男生叫孤兒,自閉症,假高冷。
但因為他的長相,女生們大多都很喜歡他,他也沒少收到情書,隻不過都拒絕了,卻被那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說假清高,裝高冷。
他的童年沒有人陪他一起,剛開始的小朋友也被他們的父母說著“孤兒”“棄子”逐漸遠離了。
他從記事起就沒見過他媽媽了,全是模糊的輪廓,看不清,摸不到。
留給他的,隻有一張被撕碎的全家福,小時候的他在滿臉笑容的父母中間坐著。
他在父親醉酒的那一晚,拿著膠帶,哭著把它拚好了,然後抱著進入夢鄉。
他夢到了父母吵架,醒來身邊缺沒有一個人安慰他,他發現他的爸爸再醉酒後離開了,給他留下了一封信,當時他還看不懂,等他大了,才發現,隻有短短幾個字:
我走了,彆找我。
他難過了很久,家裡也沒有吃的了,他們也不要童工,那段時間他都是在飯館裡去挑彆人剩下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