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的爹爹看到安玉如此勤奮好學,頗感欣慰,吃飯的時候總會誇讚安玉有他當年的樣子。每當爹爹提起這個話頭,便總會轉到當年他和娘親一起開店創業的那些經曆。
安玉聽得非常認真,爹爹見多識廣還上過戰場,娘親長年累月地經營旅店見過各式各樣的人。安玉很喜歡聽他們講這些,總是在潛移默化之間學著他們的閱曆和經驗。
去義堂的前一天,安玉去找了宋心琴,可是宋心琴忙著跟父母處理店鋪的一些事宜,安玉便沒有過多打擾。回家的路上見時靜在鋪子裡,罕見地沒有繡東西,而是在櫃台處跟鬨鬨一起玩耍。
安玉悄悄走到她們側麵,正準備嚇一嚇時靜,結果被鬨鬨發現,立馬大聲嚎叫起來。安玉見時靜發現了自己,無語道:“你這鬨鬨還挺警覺,看家護院儘職儘責的。”
時靜見到安玉很開心,忙示意安玉坐到一邊,“我最近一直在訓練鬨鬨呢,現在鬨鬨已經能聽懂很多指令了。”安玉覺得有趣,便跟著時靜一起學習訓練指揮。鬨鬨是一隻非常聰明的小狗,對各種手勢和指令已經相當熟練。不過一開始鬨鬨並不聽從安玉的指揮,見安玉和時靜一起指揮了幾遍後才開始跟著安玉的指揮走。
跟鬨鬨玩耍了一會,安玉向時靜說了要去義堂的事,時靜替安玉感到高興,並且告訴安玉若是義堂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提,她很願意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安玉點了點頭。
到了學堂歇假的日子,安玉和沈逑然按照約定去了義堂。義堂在都城南邊,離安玉家有一段距離,沈逑然安排馬車去接安玉。馬車大概要將近一個時辰的路程,沈逑然看出來安玉的緊張便拍了拍她的手背,向安玉介紹起了義堂的詳細情況。
這個義堂是由陳夫人年輕時所建,安玉點點頭,她記得陳夫人,那次學會的主辦人。最開始的時候義堂隻收留那些因為戰事而變得無家可歸的孩童,隨著邊域局勢逐漸平穩,義堂慢慢開始收留一些孤苦的婦人以及一些殘障孩童。
到了地方,安玉率先跳下馬車,然後轉身扶沈逑然下馬車。安玉麵前是一個聚合院落的宅子,有點像大雜院。站在大門處,便能對院子內一覽無餘。
院內的人看到有馬車到來,都往門口瞅,待看到了沈逑然,好多孩童欣喜地跑過來,圍在了沈逑然的身邊。安玉看著這番景象內心有些驚訝,因為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帶有一點殘疾。有的孩子眼睛受傷,有的孩子腿腳不靈便。
進了門,有幾個婦人坐在院牆處,有做繡活得,有的在漿洗衣物。看見沈逑然進來,都慌忙站起,略帶有一絲局促。沈逑然對這裡很熟悉,跟她們一一打過招呼後,便向院內的眾人介紹安玉。
安玉的長相非常具有親和力,極易讓人心生好感,義堂裡的人非常歡迎安玉的到來。尤其當義堂內的眾人得知安玉知曉律法後,大家紛紛露出了敬佩的目光。有些膽大的孩子問沈逑然,安玉是不是新來的先生。
感受到善意的安玉有些受寵若驚,進了義堂的大門,沈逑然被拉去給小朋友們講故事,一時沒顧上安玉。安玉也沒閒著,默默地開始自己找事情做。
見到有婦人在碼柴火,安玉走過去幫忙。那婦人見安玉過來,連忙擺手說不用不用,這種活她們來就好。安玉沒有停下,而是一邊撿柴火一邊和她們聊天。
在交談中,安玉得知這個義堂裡的小孩大多都是被人拋棄的,或者是家裡出事之後,家中其他人無法養育,被送來了這裡。而那些婦人要麼是大戶人家裡年老之後無處可去的傭人,要麼就是被家裡人打出來的,或者逼出來的。
兩人正交談著,一個跛腳的小女孩走了過來。她的衣服有些臟,頭發也有點亂糟糟的,看起來有些邋遢,但是眼神卻非常明亮。她停下問安玉,“你是然姐姐學堂裡的學生嗎?”安玉點點頭。
這小女孩又問道:“你懂律法對嗎?”安玉回道:“不算精通。”
小女孩聽懂了安玉話裡的肯定,她臉上突然綻放出神采,興衝衝地問安玉:“那你能幫我一個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