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舅舅家(1 / 2)

才六月初,天氣就已經變得十分炎熱,悶熱的天氣更是加深了內心的焦躁不安。

慧娘望著窗外快落山的太陽,實在躺不住了,決定再次爬起來。

虎子望著不聽話的阿姐道:“阿姐,阿爹說了讓你好好躺著!”

這是慧娘第三次爬起來了,前麵兩次都被虎子和阿娘製止了。

“阿姐已經好了,你看。”慧娘假裝輕快地轉著身子對虎子說。

時間緊迫,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要不是虎子看得太緊,慧娘早就躺不住了,比起要做的事,額頭上那輕微的疼痛根本算不了什麼。

慧娘走出房間,層層熱浪迎麵而來,外麵的植物全都耷拉著葉子,看來乾旱比慧娘原想的還要早,也許是上輩子的慧娘根本沒留意過。

宋大年一邊挑著木桶,一邊抹著汗走進來,心裡一陣擔憂,河水每日都在下降,又一直不下雨,今年怕是要大旱。地裡的小麥收割完了,得趕緊種上苞穀,不然今年怕是連稅糧都湊不齊。

“阿爹,你回來了,我去給你打水。”慧娘看著熱的滿臉通紅,全身是汗的阿爹,十分心疼,急忙跑到水缸邊去打水。

“慧娘,你慢點!傷口還沒好。”宋大年趕緊放下木桶,急忙上前接過木瓢。

趙氏聽到院子裡的聲音走了出來,“這孩子,怎麼又爬起來了。”

跟在一旁的虎子連忙附和:“阿姐不聽話,老是想跑出來。”虎子一邊告狀,一邊心虛地看了一眼阿姐。

慧娘揉了揉虎子的頭,說:“阿爹,阿娘,額頭敷了藥已經不疼了。再說已經躺了兩天了,出來走走沒準能好的更快呢。”

“走走可以,現在可不能乾重活。”宋大年囑咐道。

“就你慣著她,受了傷還到處亂跑。”趙氏一邊嗔怪,一邊回到廚房繼續準備夕食。

“孩子躺久了也難受。”宋大年隨便抱了把柴火跟了進去。

“我還不是心疼她。”趙氏低聲道。

真好,慧娘望著眼前的一幕。

屋裡的油燈散著微弱的光,一家人圍坐在陳舊的桌子邊吃著夕食。

桌上擺著一碗醬黃瓜,一盤涼拌婆婆丁,每人一碗糙米粥。

儘管粥裡也沒多少米,但在這個時候能維持這樣的吃食已是不易,有些人家家裡已經沒有米糧了。

這還是因為慧娘家人口少,阿爹又認識一些常見的草藥,所以平時還能用草藥換一些糧食,雖然不多,但勉勉強強能夠一家四口人吃個六七分飽。

阿爹之所以能用草藥換糧食,多虧了一位老大夫。

阿爹在逃荒來上陽村之前,曾在路上救過一位老大夫,老大夫感恩,一路上便教阿爹認識一些民間常見的草藥和偏方。

阿爹知道這是能夠謀生的手藝,極為難得,即使他不識字,但所幸記性好,便記得牢牢的。

雖遠遠抵不上醫館的大夫,但一些常見的疾病,例如發燒、風寒、瀉肚等,靠著老大夫教授的偏方和草藥大半也能治愈。

今日的朝食比昨晚的多了三個野菜做的窩窩頭。還有一碗阿娘昨日許諾的雞蛋羹。阿爹、阿娘一人一個窩窩頭,慧娘和虎子因為現在不用下地,所以隻分半個。

鄉下人一般一天隻吃兩頓飯,隻有農忙時,有條件的會一日三頓。早上基本都要多準備一份窩頭或者餅子,因為早上隻有吃飽了才有力氣去完成一天繁重的農活。

慧娘端起雞蛋羹,正打算舀到阿爹阿娘的碗裡。

宋大年和趙氏連忙用手將自己的碗蓋住,“你和虎子吃,阿爹阿娘不用。”

虎子也學著阿爹阿娘雙手把碗蒙住,“阿姐你吃。”

慧娘才不管那麼多,徑直地拿過碗,挨個舀上一瓢雞蛋羹。

“阿娘,你和阿爹每天都要乾這麼多的農活,不吃好點怎麼行呢?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慧娘想從現在開始把大家的身體養好一點,這樣將來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宋大年道:“吃吧,孩子的一份心意。”

“嗯。”趙氏有些哽咽道。

趙氏知道村裡的人愛嚼舌根,常常說她和當家的腦子不清楚,對女兒比對兒子還上心。

趙氏也是從小受儘了家裡重男輕女的苦,女兒也是她十月懷胎,又苦苦熬了大半夜才生下來的,她才不像彆家一樣將女兒當丫鬟使,飯也不給吃飽,再說了誰家孩子能有她家慧娘貼心又懂事。

宋大年一邊喝著稀粥,一邊說道:“這幾日把小麥收了,抓緊把苞穀種下去,天越來越熱,河裡的水也越來越少。”

“眼瞅著糧稅一年比一年高,要是真遇上大旱,老天爺,這是不讓人活呀!”趙氏拍著大腿抱怨著。

“阿爹,山裡需要交糧稅嗎?”慧娘正愁怎麼跟阿爹阿娘提出搬去山裡生活,剛好談到糧稅。

“山裡不用,他們靠打獵為生,糧食種的少。”宋大年隨口回答。

“再說了,沒人領路,外人很難找到他們的位置,那點糧食官差也不願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