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飯飄香 奶奶的愛是無聲的………(1 / 2)

戈途 古道銘 3820 字 10個月前

在我坐上火車去拉薩的途中,我對麵鋪,有個小男孩兒,看起來十五六的樣子。有好幾套藍色的衣服,應該是喜歡藍色。脖子上的紅繩很顯眼,還帶著一個銀手鐲,但整個人卻是拽拽的,小夥子還有點兒帥。

為了消磨在車上的無聊時間,我和他說了第一句話。

“你也去拉薩嗎?”

“嗯,你呢?叔叔”他微笑著說。

“我也是”

又是一陣的沉默。這回他主動和我說話了。

“叔你也是一個人嗎?”

“嗯,我能問一下,你在哪裡上的車嗎?”

“內蒙古,叔你呢?”

“我在山東”

“我祖籍在山東,好多輩之前了”

“那你們家是直接去內蒙了,還是東三省?”

在我的認知裡,很多漢族人,在山東有祖輩,然後去了東三省。至於內蒙古,應該是離得近,然後搬過去的吧。

“之前是在東三省,之後去的內蒙”

這孩子算是打開話夾子了,之前的高冷蕩然無存。我們就像是知音,從天文地理聊到詩詞歌賦,不得不說,這孩子真有才!竟然還對天地玄黃略有耳聞!我們可是隱藏的很深!

這火車要坐很長時間,第二天的時候,我倆的手機都沒電了,就去餐車廂租了充電寶。這孩子不愛玩兒手機,大部分都是用手機拍照。

當平原到高山,當田野到草地,不變的,是我們對拉薩的熱愛。夜晚的天,很適合拍照,記錄下這美景。清晨,金黃色的太陽還沒出現,地平線卻有清白色的圓,不知是朗日還是蒼月。

他和我講到了,他的奶奶。

“我是我奶奶帶大的,我哥也是。我們從小就很聽奶奶的話,我們的奶奶很好。可惜,封建的時代埋沒了人才。我的奶奶很聰明,但那個年代,父母之言,嫁給了我爺。她也上過幾天學,僅僅學了幾天的漢字,卻在七十多年後還能寫出字。”

“後來我長大了,學習也忙了起來,就沒時間去看我奶了。直到,我初一的時候。因為我家離學校很遠,奶奶家卻很近,於是我中午就會去奶奶家吃飯。爺爺有很多退休金,可他還是撿紙殼子。有的時候會去撿彆人丟掉的,但還包裝完好的吃的東西。為此我還和他吵過一架。”

“過了幾天,爺爺回老家了。奶奶一看到我就很開心,我人還沒進家門,奶奶就會聽到我的聲音‘奶奶!’那時的我是最開心的。”

“奶奶喜歡吃芥菜英燉凍豆腐,可我不去,她就不好好做飯,我仿佛是他們生活的盼頭。當他們的臉上揚起燦爛的笑,哪怕是雨天也陽光明媚。”

“爺爺病在了老家,住在很老的房子裡,靠燒爐子取暖,電話也打不通,奶奶急得不行。我真的好怕奶奶也病倒。後來爺爺回來了,奶奶一直在照顧他,幾天病就好了。”

“有一次我和媽媽吵架了,這讓本來就內心脆弱的我接受不了,第一次動了輕生的念頭。媽媽和奶奶隻說了吵架的事,奶奶卻來指責我:‘少氣你媽,長大該懂事了……’我好反感,我覺得他們的思想竟是如此禁錮,到底是舊時代的手筆,還是新社會的淪落。”

“我長大後,覺得和爺爺奶奶沒有共同話題了,每次他們和我說話,我卻敷衍的回答,他們都很無措。但我哪裡是敷衍,隻是不知道說什麼。我也嘗試著找話題,但卻總因為思想不同,幾句就完結了。”

“真的好懷念小時候。奶奶會讓我躺在她的腿上,然後輕輕拍著我的腦袋,給我講小時候的事兒。小的時候在奶奶家住,睡前,奶奶會給我講故事,好多好多故事。”

“奶奶會把我每年的壓歲錢都放在一個盒子裡,是個鐵盒子,之前用來裝月餅的。錢隻多不少,我每次去都會數一數。裡麵還有以前的小玩具,都是我童年的回憶。”

說到這,他頓了一下。眼睛望向窗邊,看著頂著半輪日的地平線,眼神中有無儘的思念。

“奶奶會做豆包,豆餡兒的甜度剛好。凍豆包是我小時候很喜歡吃的,每次都來兩個還不過嘴癮。”

“奶奶經常燜豆飯。粉紅的米粒兒,帶著紅色的豆子,咬開,豆子的裡麵是白色的,綿綿的沙。每次放學,我都會聞到飄香的豆飯。”

“每次放學我進門時第一聲喊的是奶奶,因為這事兒,爺爺吃醋了挺長時間。”

說到這裡,他沉默了一會兒。又接著往下說:

“每次我回家晚了,奶奶都很著急。”

“記得有一次,我說想吃辣條,奶奶就會給我錢,並囑咐我少吃點兒零食。”

“奶奶每次去醫院檢查身體,我都害怕的不行,我怕奶奶得什麼病。奶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陪我長大的,我的生命中如果沒有她,那我可能活不下去了。”

“奶奶喜歡嘮家常,而且每次看見我的時候都會笑,奶奶笑起來的時候,臉上的皺紋變得更多了,眼睛彎彎的,嘴角也跟著上揚。”

“奶奶的手很粗糙,卻為我扒了一盒的瓜子。她怕沁油還放進了冰箱。”

“我和奶奶之間,沒有與孫輩之間的答應,隻是每天都很平常,但是我明白,奶奶的愛是無聲的。”

說罷,他看向窗外。

圓日從地平線升起,泛出火紅的光,映照在少年的臉上。火車外的枯樹上有小鳥在歇息,邊塞的風光。

他從包裡拿出一串佛珠。

眼中的滄桑不像他這個年紀該有的。

“孩子,拍日出嗎?”我微笑地問他。

“叔,謝謝你,願意聽我說這麼多,我叫李餘年。”我低下頭,垂著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