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綠皮快車緩緩在站台啟動,揮彆西安這座古城。
姚沐戀戀不舍地看向窗外,這個城市積攢了四年的青春與奮鬥。
下一次再見不知是什麼時候了。
而他還在這裡,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剛坐上不久,王逸衍發來短信問:“坐上車了嗎?”
姚沐回:“坐上了。”
王逸衍說:“到家了報聲平安。”
姚沐回:“好。”
一路上姚沐醒醒睡睡,不知不覺已傍晚,中間王逸衍時不時發來解悶的短信讓姚沐整個行程不至於太無聊。
這次暑假回家,姚沐給自己下了個任務。
不打無準備之仗向來是姚沐的作風。姚沐出發前就想好了準備把跟王逸衍的事跟爸爸聊聊,連台詞都準備好了。
剛到車站,爸爸就打電話問:“到了嗎沐沐?我在出口處接你啊。”
出站口,姚沐遠遠看見爸爸朝這裡眺望,天氣炎熱,隻穿了件貼身的墨綠色老人汗衫,下配一條淺白色褲子,身影有些削瘦駝背,顯得比上次回家蒼老一些。
那個又年輕又帥氣的爸爸到底還是要老去了。
姚沐心裡有些泛酸。
姚沐忙迎上去擁抱他。
姚沐的行李在回家前大部分已經寄回來了,這次回來隻帶了個箱子。
爸爸在後備箱收拾行李,姚沐上了車,給王逸衍發短信說:“已到家,財色雙全,彙報完畢。”
“是嗎,我要檢查一下。”王逸衍迅速回複。
姚沐撲哧一聲,姚沐爸爸打開車門看到自己女兒笑容如花,忙問:“女兒你笑什麼呢?”
姚沐立刻收斂,此時還需要按兵不動,掌握節奏,說:“哦,就是同學發了一段好玩的話。爸,我們快回家吧,早就等不及要吃你燉的排骨蓮藕湯了。”
姚沐爸爸開心地說:“好好,我可是燉了一大罐呢,緊你吃。”
車子在自家幽靜的院子門口停了下來,姚沐下車遠遠看見簷下窗台上,赫然多了幾盆清雅芬芳的茉莉和桔梗。
細長細長的花瓣雪白雪白的,像冰片一樣透明。
還有幾株姚沐最喜愛的雛菊種在一個形態鞠憨的陶罐中。
旁邊放著半壺水,像是剛剛澆過的樣子。
姚沐記憶中最深的一副畫麵就是黃昏時分,媽媽在廚房忙碌,自己躲在書櫃的角落裡翻兒童畫報,爸爸下班歸來,打開了門,第一聲就是“沐沐”,自己高叫著“爸爸”,歡快地撲上去,他將她抱住,高高拋起,又接住,兩個人在客廳裡快樂地大笑著。
而這場景,已難以經典複刻了。
“爸,那幾盆花,是您新種的嗎?”姚沐問。
“哦,是啊,3月份的時候李淑芬阿姨帶來幾顆種子,我以前沒種過花,本以為種不活,沒想到你李阿姨指導指導,居然成活了還長的不錯。”爸爸道。
“沐沐,快進屋洗手吃飯吧。”
“哎知道了。”
姚沐湊近這些花束仔細賞玩了一番。內心不禁對李阿姨又增添了幾份好感。
若不是她,爸爸形單影隻的生活恐怕也難得有一絲生氣吧。
晚飯上,姚沐跟爸爸邊吃飯邊眉飛色舞地說著畢業的事。
說到龍妮和高昇的時候,姚沐爸爸臉上漾過一絲遲疑。
“沐沐。”爸爸說。
“嗯?”
“你自己……有沒有碰到追你的好男孩子啊?再過三個月你就滿22了。女孩子22歲就是適婚年齡了。等你讀完研究生,也二十四五啦。”
姚沐心中想的是王逸衍,可在感情這方麵,她和爸爸之間還真沒有就此事深入交流過,此時也把不準脈,便說:“爸,您不是不讓我大學時候談戀愛嘛,現在剛畢業您又開始催了,這算哪門子事嘛。”說完悶頭吃起飯來。
他想試探地問,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自我解嘲地說:“啊,爸爸是個大老爺們也不方便多問,這個啊,要是你覺得不好意思跟爸爸講,下次李阿姨到我們家來,你跟她講講好吧。她是個識大體的人,自己感情的事怎麼辦,多跟我們老一輩交流交流,可彆年輕氣盛做出什麼讓自己後悔的事。我知道你很多事把握得當,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爸爸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學習有成,同時,感情也順。啊。嗬嗬。”
姚沐嘴裡含著飯嗯了一聲。
媽媽在世時,學校有誰追自己,姚沐一五一十都悄悄告訴媽媽 ,媽媽就在一旁半開玩笑地幫她分析孰好孰壞,就是這樣寬鬆的環境,讓姚沐對待感情的事一向從容淡定。
媽媽教給她,無論感情的形式是怎樣的,一定要相愛。
這是姚沐信奉的信條。
那個喜歡的人出現了,而媽媽卻不在了。
除了龍妮,心中的思緒要向誰說?
跟爸爸嗎?爸爸會接受他嗎?
一個大自己8歲的老師?
姚沐決定先把此事緩一緩。
吃完飯,濕熱漸消散,姚沐陪爸爸外出散步。
這是姚沐認為四年來最愜意的散步了。
“喲,姚主任,您屋姑娘回家啦?”
家屬院外花壇30米開外的葉姨看到父女倆踱步,提高嗓門打招呼,發福的身軀裹著像是棉綢花色睡衣的一件長裙,微微前傾,快步向兩人走來,旁邊是家屬院裡的周亮。
要說這家屬院裡,出生了一批80年代的孩子,84年開始計劃生育卡的緊,像三甲醫院這種地方更是嚴上加嚴,幾乎每家都隻有一個孩子。
這一批孩子從小沒有兄弟姐妹,就跟家屬院裡的其它孩子們成了總角之交,就這麼拉勾過家家地長大了。
再加上父母輩都是在醫院乾一輩子醫職工作的人,年長長情,誰家小孩什麼情況,各家都一清二楚。周亮是這批孩子中比較特彆的,打小就不願意跟大家一起玩,喜歡鑽研一些古舊的電子設備,姚沐年幼時還花了不少氣力把周亮拉攏到自己的小夥伴群裡來,後來作罷,高中後又不在一個學校,就漸漸淡出了姚沐的視線,但姚沐至今對他小時候的鑽研精神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