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 他手裡握著的是一顆金燦燦的眼珠……(1 / 2)

我與青山皆嫵媚 米九九 6780 字 10個月前

二丫趁著阿娘上街打醬油才溜到了說書陸爺小攤上。等她來時眾人瓜子茶水都用到一半了,她便估摸著故事已經講開了好幾篇了,於是忙提溜著小板凳擠到人群中。

講的仍然是最廣為流傳的鳳元太子下界斬妖除魔,誅滅魑魅魍魎的傳奇故事。

傳說那鳳元太子為天帝幺子,生而為鳳,天生先知。天地不仁,一百年前降下三千妖魔,攪得人間如釜中沸豆,哀聲遍野。鳳元太子帶著自己麾下戰力,在凡間曆時二十年終將這三千妖魔儘數誅滅。自此,天清地闊,四野安寧。在人們歡欣鼓舞日子一天好過一天的同時,人間正修起第三萬座鳳元太子神廟。正當牌匾就快落成之時,隻聽巨聲轟隆一片,花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寄托了萬千人信仰的三萬廟宇中的神像皆化為齏粉,無論是金身還是泥塑。神像湮滅,並且再塑與死物無異,此種異象除了神隕,彆無其他可能。

鳳元太子原身為鳳,有不死之神力,且為天帝親子,未來天和地的主人,手握無上權利和神力,淩駕萬物之上,是天地間除了天帝外最偉大的存在,是享受人間香火最多的神明。可以說是除了天帝之外,沒有其他神或者人存在與之一戰的實力。但一切跡象表明,他的的確確神隕了,就在他將妖魔誅滅殆儘三年以後。

從此人間是人在哪裡關於他的傳說就流傳在哪裡。

“話說鳳元太子神隕過後,人間一片嘩然,紛紛猜測鳳元太子回天後的遭遇。有人說他一定功高震主惹了天帝不滿,有人說他除魔耗儘神力被小人暗算,甚至有人說他沾染魔性墮入魔道……而無論是哪一種,都被傳的神乎其神,亦為鳳三太子增添了無窮儘的神秘感。這個故事就是以鳳元太子歸天後為由子而來……”

關中有一山,山上有座廟,廟子偏僻,所以香客廟裡除了供奉了鳳元太子的神像,僅僅隻有一對師徒。說是師徒,但性子南轅北轍,老和尚刻板,小和尚通達。老和尚覺得自己的徒弟太過世俗,總是訓斥他為“六根不淨,難有佛緣”;小和尚呢,也覺得自己的師傅太過清高,總是背地裡嘀咕“食古不化,迂腐古板”。倒是師徒倆誰都不服誰。

一日,香客被小和尚哄得高興,贈了一大蒸屜被做成雞鴨模樣的糖心饅頭,形狀十分精致,小和尚十分高興地請師傅一起來品嘗。不料老和尚一見那饅頭便臉色一沉,揮手便將饅頭打落一地。小和尚十分惱火,問老和尚為何如此。

老和尚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我們是出家人,身處此處便要遵守清規戒律,誠心侍神。這饅頭雖是素,可做成了葷俗的樣子,在神像麵前食用無異於破戒,是為不敬。”

小和尚聽罷,滿臉不讚同:“可鳳元太子乃天帝之子,從未聽說過他心往佛門,亦未曾聽說他棄葷從素。為何人們卻非要將他供奉在佛堂之上,還一心將他架上各種陳條律立?”

老和尚斥責:“古往今來,哪位通天善舉的神明不是戒葷戒欲,不染塵俗?而哪位神明有了舉世功德以後不是位列尊佛,與天長齊?作為信徒的人當然應該同樣遵循神佛意願。”

小和尚不認同師傅的說法:“世人又怎知鳳元太子希望自己能位列尊佛與天長齊?我看鳳元太子雖是一神明,在世人眼中也無異於強行架上佛堂的木偶罷了,需要他是什麼樣子,便將他刻畫成什麼樣子。”

老和尚惱道:“小子狂妄!你可知道你汙蔑的是誰?天清地濁,春花冬萎,世間鐵律,豈有例外?究竟是你說的為真理還是世間千千萬信徒是真理?”

小和尚辯解:“天也有烏雲漫天鋪天蓋地之時,地上也有碧波萬丈澄澈無瑕的溪流湖泊。世間亦有春天不開的臘梅盛放在寒冬之中。若是多人擁護即是真理,那與勢眾欺人有何區彆?”

老和尚勃然大怒:“我不與你空扯!修道者修心,須得按捺俗欲,故而不衣重彩,食不葷腥。縱觀古今,哪位神佛不是無欲無求,普度眾生?”

小和尚沉聲問道:“師傅,若是神佛無欲無求,那為何要世修廟來人敬他,跪他?”老和尚征然。

“若是神佛普度眾生,那為何還有阿鼻地獄中的十萬淒魂?”

老和尚愣了半晌:“我不與你詭辯,你且去抄經百遍好好悟悟道理!”

第二日老和尚不見小和尚,便去了他的房間找他,人沒尋到,倒看見了一貼書信,大概意思是昨天那個問題困擾他了很久,他翻遍了經書都尋找不到答案,於是不想枯坐打禪,要去塵俗遊曆,一年便還。

老和尚歎了一口氣,隨他去了。

可是過了兩年他都沒有回來,老和尚怕他出了事便決定下山去尋他。

他一路風餐露宿,日日祈禱自己的徒兒能平安無恙。行至江南時正值八月,酷暑難耐,老和尚年歲大了,久未進水,竟直挺挺昏過去了。

醒來時正躺在床上,旁邊有一女子正支著腦袋打瞌睡,見他醒來大喜,轉過頭朝著門外口中忙喚著相公快進來。

老和尚正納悶自己不曾認識這邊什麼相公官人的,一個穿著靛藍色綢袍子的男人便急匆匆進來了,到了麵前便跪下一口一聲師傅叫著。

老和尚細細看著這男人的臉,終於認出了這是自己當年不告而彆的徒弟。再看看他一身的富貴榮華和旁邊嬌媚的妻子,老和尚差點當場氣的再躺下去,手指頭顫顫巍巍指著他說不出一句話,小和尚忙給他師傅順氣按背。

等老和尚好不容易緩了過來,一巴掌就朝著小和尚腦袋甩過去,大罵他孽畜,背信棄義,貪念富貴榮華,忘了當初要普度眾生的願望。

等老和尚罵了個夠,小和尚才不慌不忙道:“徒兒一年前一路遊曆到了此處,正值水澇災害,許多人妻離子散無家可歸。幸有富貴人家心善,搭起粥棚救援。可即便如此,也抵不住人多粥少,仍是我見著於心不忍便日日念經,祈禱神佛能夠憐憫世人,降下庇佑。有一日我正念著經,有一女子打斷我讓我去幫她砍柴挑柴,我算了算時間恐怕不夠我念經祈禱便拒絕。可那女子卻不依不饒,說我在這裡打坐念經不幫一點忙,稱不上慈悲心腸。”

老和尚哼了一聲:“人各有其職,出家人念經本是本分,又有何爭議?”

小和尚點點頭:“我當時也是這麼說的。”

當時女子笑問:“那師傅日日辛苦可是求得了一粒米還是疏通了道?”

小和尚猛然怔住,不知如何開口。

女子又笑問:“你認為自己是出家人,念經祈福是你的本分,日日祈求神佛庇佑,讓這些人不再受苦受累。可是你聽見了老人因為傷痛的□□而沒有去扶一把,看見小孩哭喊爹娘沒有去安慰。你吃的是救助難民的粥飯,喝的是給難民的水。神佛聽沒聽見你的祈禱我不知,如果神佛都似你這般,那應當是沒聽見的。”

彼時小和尚捏緊了手中的串珠,額頭冒汗,卻講不出一句話。

“那個女子便是我的妻子,”小和尚微笑:“她便是此處首富倪家的女兒,當時他們家正在我祈禱的地方布施,後來我便跟著她入贅了倪家,還了俗。”

小和尚見師傅意識鬆動,便忙說起倪家雖是經商人家,可倪老爺卻是遠近聞名的大善人,有災時救災,無災時救濟貧民百姓。弟子雖還俗,卻比在山上做的善事多了許多。再加上那小娘子在旁邊一口一個師傅叫著,叫他實在於心不忍說出拆散人家夫妻的話。

老和尚歎一口氣,將夫妻二人的手疊在一起,算是默認了。

夫妻二人見師傅答應,不由得大喜過望,便都留著師傅在這裡頤養天年,並且承諾以後一定素齋淡飯,廣施恩布。

倪家除夫妻二人,還有倪老爺夫妻二人。老兩口慈眉善目,待人十分親厚,日子倒還是過得其樂融融。

過了三年,倪家小姐懷了孕,整個家更是洋溢著喜慶和溫馨。

眼看著徒弟媳婦肚子越來越大,老和尚嘴上不說,心裡也對未來的徒孫充滿了歡喜期待。甚至還在聽聞這消息的時候打算將自己師傅傳的檀木佛珠送給徒孫,可惜還沒等到孩子出世佛珠卻斷了線,卻找回時隻找回了一百零七顆,還有一顆怎麼尋都找不到。

老和尚擔心此征兆不祥,小和尚安慰他說不久便他要運送一批貨物下南海,聽聞南海有一種木珠,不加雕刻渾然天成,稍有一點微光便葳蕤生輝,又生長在紫檀木上,故此得名為南海金邊紫檀木珠。這次歸來便為師傅帶回一顆,串在佛珠上麵剛好圓滿。

老和尚心裡自然是歡喜的,不久後小和尚便收拾了東西,告彆了妻子,嶽父嶽母和師傅去南海了。臨盆那晚本來月色朦朧,可沒多久便電閃雷鳴,傾盆大雨潑天而來。

倪家早早把大門封了,也對一眾人通通勒令不許出房門。

長夜漫漫,隻聽得見陣陣女人痛呼聲伴隨著雷電和瓢潑大雨。小和尚還未歸來,老和尚擔心萬分又幫不得什麼忙,焦急的在房中撥動著念珠。

可子時發作到現在快寅時都還沒有生產下來,反倒是那痛呼聲似乎越來越虛弱。老和尚如坐針氈,最後實在忍不住,一跺腳出了房門想去產房門口等著。

可正當他走進產房院子卻發現這個院子像是被隔離在大雨之外,沒有絲毫濕潤。再等看清眼前情況之後,他驚呆了。

產房燈光通明,有三道影子打在窗戶上。可三道影子卻顯然不是人該有的影子,倒像是蛇一類的東西,圓頭長身,通身光滑。其中中間一個正瘋狂扭著身體,那痛呼聲正與這影子扭動相對應。

而剩下兩個則正朝著中間那個不斷輸入功力,淡藍色的朦朧光輝打在窗戶紙上。

怪不得這麼久都沒生下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講的是父母是什麼孩子就是什麼,這是天地鐵律,不容僭越。如若一旦出現了異變便會天生異象,意味不祥。所以今晚本來月色皎潔,卻一轉眼卻異常的大雨和雷鳴,也是因為這個本不該有的孩子!

這哪裡是什麼雷雨啊,這是天降雷劫!

一道炫亮的雷電劈在產房的屋瓦上,一瞬間照得黑夜如白晝,屋瓦被劈得滾滾落下。產房上空結界瞬間也破了個口,大雨順著破口灌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