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久搬到博雅花園的每一天,都是從睡到自然醒開始的。然後她會癱在床上,放空自己直到認為可以起床了再掀開被子。
張星久從小學起就知道這個小區。從她小學四五年級就聽老師說政府打算推動城市旅遊項目,同時還特意規劃了一塊地,打造風景宜人、休閒舒適的小區花園。具體事宜張星久一個小學生也不理解,總之有一段時間她回家路上就可以看到無數工人在蓋樓,車輛運著泥土、鋼筋、混凝土……
然後又不知道過了多久,張星久上初中了。小區建成了,小區擱置了。
再後來,張星久上高中了,博雅花園逐漸有業主了,幾十層樓高的建築物終於在夜晚有了點點明亮。
張星久很欣慰,有一種自家養好的白菜終於被豬看見的感覺。
她站在自家陽台,望著不遠處的高樓,心說等自己讀完高中,這小區估計也住得差不多了。每當張星久放假回家,她都會在夜晚靜謐的時候,晃悠著踱到陽台,然後懶散地數著高層建築亮起的燈光——就好像是高中緊湊生活的唯一閒暇。
但是沒數幾次她就搬走了,博雅花園仍然隻有那幾盞燈光。
大學畢業後的張星久回來,發現博雅花園旁邊新建了更高層的、更氣派的鋒尚帝景——新的小區。雖然博雅花園已經有些年頭了,外觀也很中規中矩,但是那一刻,說不上來是不是一些過往遺憾在心頭翻湧,她忽然很慶幸王阿姨住在博雅花園。
張星久晃了下神,注意力被敲門聲吸引過去:“星星——差不多該起了嗷,等會兒就吃飯了。”她應了一聲,門外的腳步聲逐漸遠去,估計是去做彆的事情了。
王阿姨是原來就一直照顧她的保姆阿姨。據說本來隻是父親給母親請的月嫂,在家照顧母親。後來張星久長大,母親打算重新拾起自己的事業,所以就一直請王阿姨在家,工作就變成了照顧張星久。
等張星久收拾完,正好能直接上桌開飯。王阿姨坐在對麵,邊給她夾菜邊念叨個不停:“誒喲,不是阿姨不支持你搞什麼自由職業,但你這樣成天熬夜,阿姨都看不下去咯……多吃點青菜,來。”
“阿姨我可以自己夾菜的……而且我在大學趕作業的時候也會熬夜,這次的稿子已經算很快了。”這話倒是隻是為了讓王阿姨放寬心,張星久在大學接的稿子有時候忙起來能熬一個通宵,也虧得是她有鐵打的身子,熬夜的基因,才能在紊亂的作息中保住她的一頭秀發。
但是王阿姨顯然不吃這套,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一個眼神就能猜到七八成心理活動:“還說呢,真要是這樣,你在你媽媽家裡怎麼不敢熬夜啊?分明就是知道熬夜不好還不想改,這才打算搬出來住。”
張星久下意識想反駁,但是一張口又覺得阿姨這樣想也挺好的,她乾笑兩聲,頂著王阿姨無奈的複雜目光挪進廚房,給人盛了碗湯。因為是兩個人一起住,飯菜也不用準備很多,但是為了補回張星久熬夜流失的營養,王阿姨一直都在嘗試做分量少品類多的菜色。
可能就是以上種種原因,例如張星久覺得在家接單也能掙錢,王阿姨做的飯菜又好吃,於是她也懶得出門參加一些無用社交——畢竟也不上班,沒有固定的工位、同事,也沒有什麼不得不去的團建活動。
總之就是,她非常享受這種窩在家裡類似啃老的生活。
不過負責照顧她生活起居的王阿姨顯然不樂意:初高中哪怕放假在家這小孩兒還知道要早起晨跑呢,上了大學就開始晝夜不分黑白顛倒了。
王阿姨覺得自己也不算強人所難。她認為在家睡懶覺不出門社交,可以,畢竟小孩自己有收入來源。
在房間悶頭工作啥事不管,可以,畢竟阿姨的本職工作除了照顧她還包括做家務。
但是通宵工作還不找時間鍛煉身體,不行!
王阿姨簡直痛徹心扉,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從規律作息茁壯成長轉變為淩晨三點遊蕩出房間門喝水——那蒼白憔悴的小臉、淩亂披散的長發、套在寬鬆睡衣裡的小身板,差點沒把起夜的王阿姨嚇進醫院搶救室。
總之這個話題在今天是揭不過去了。王阿姨收拾完碗筷出來,望著坐沙發上勝似親閨女的張星久,挨著坐過去禮貌的詢問了一下她最近的稿子進度。
張星久乖巧的說,已經畫完提交了,是這個月最後一單了。
王阿姨了然。她看了眼陽台外的天空,陽光通透,白雲藍空,真是個好日子啊。
她拍了拍張星久:“阿姨之前跟你說的,有戶人家找家教老師記得不?人今早發消息來問我了,你看看趁這兩天天氣好上人家裡拜訪一下,昂。”
張星久的表情空白了幾秒。她看著王阿姨利落起身的背影,也隻反應過來說:“那不是說來騙我媽,好讓我搬出來的麼?”
王阿姨半扭過身,抬起手拍拍她的腦瓜子:“那哪能啊,阿姨我從來不騙人。”
“?”
那您當時朝我擠眉弄眼的,就不算是在騙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