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在有“北州冠族”之稱的範陽盧氏 ,範陽盧氏門第顯赫傳承數百年。曾有人言“盼娶世家女,不為皇家婿”。隻可惜我出生的時候世家已經漸漸沒落,僅餘盛名而無實權。很快這盛名隻怕也不存了。
那年我十六,博陵崔氏求娶盧氏女。兩族通婚以結秦晉之好。
崔氏與盧氏世代通婚,崔氏子崔洵便娶了我的姑母。
今文帝崩太子繼位,崔、盧再提通婚之事。崔氏家主嫡次子娶盧氏家主嫡幼女,人人為之稱道,卻無人問我願嫁否。很快婚事便定在了三月初八。
阿娘為我備好了嫁衣嫁妝,阿爹阿兄送我出嫁。大婚那日熱鬨極了,十裡紅妝羨煞旁人。而後拜堂行周公之禮,就成了夫妻。
崔郎容貌俊秀滿腹經綸,為人謙和有禮,待我甚是尊重,妾室安分守己,舅姑亦是和善。婚後也自是和睦,唯一遺憾之事便是成婚五載我僅有一女小名安樂。太醫道我當年生產傷了身子再難有孕。很快崔郎停了妾室避子湯,沒多久便有人有了身孕。九個月後我有了一個兒子,後院中少了一名妾室。這個崔郎親自抱給我的孩子被取名為崇。
長安多少人誇讚我賢良淑德羨慕我出身高門嫁得良婿。
比起姑母我自是幸運。姑母是家族嫡枝唯一的嫡女,受儘寵愛才貌出眾,自幼便與崔氏子訂下婚約。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乾裡,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共約白首,自幼相識夫妻恩愛。
可再深的情分也抵不上家族利益,崔氏已向皇室投誠,而盧氏還沉溺於昔年的美夢。
夫妻和離,男婚女嫁各不相乾。
再後來崔、盧又訂盟約,我作為盟約的一部分嫁給了崔瑜。
可是一場風寒崔瑜死了,死時帶著笑意和期盼。
我有時候我心情好的時候就會想,他自由了,可以和他的心上人相見了。
我其實沒有見過他的心上人,不過聽說那是個貌美溫柔賢淑寬和的女子,就是出身低了些隻是一個婢女,可是架不住崔瑜喜歡。
我曾聽說他為那個女子親自去淮陽山隻為了摘一束花,也聽聞他對那個女子發下誓言,願此生不娶妻室除她之外不納妾室。也曾看到他的書房裡藏著一副畫,畫上的女子隻有背影。可惜那個女子已經在我們大婚之前就已經香消玉殞了
我想崔瑜可能真的有點喜歡那個女子,就是太過天真,天真的讓人發笑。他憑什麼以為能和心上之人攜手一生,憑什麼以為他母親會放過那個婢女。
有時候我也會想那個婢女會想見到崔瑜嗎?
這個口口聲聲愛慕她的男子,曾經對她發下誓言的男子,在她被活活打死後,有了妻子有了孩子。留給她的隻有感動他自己的懷念。
對了那個婢女叫茗玉還是叫子衿來著,崔瑜死後,她就漸漸被人淡忘了。
有時候我也會想是否有一天我也會被人漸漸忘記,我知道這是許多人最終的結局。但我比那些妾室幸運,我是堂堂正正的崔家二夫人,寫進族譜的夫人。
我會在死後得到應有的哀榮,而等待她們的最終隻是一口薄棺。
多可笑,我有一天居然要靠和妾室比較來得到一點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