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劉懸正是管理禦膳房的太監……(1 / 2)

偶戲 八百九 3293 字 10個月前

劉懸正是管理禦膳房的太監。

因著他與七喜私交甚篤,我也見過他幾麵。原來他竟傾慕於周治!我深感不可思議。

而關於周治是如何救了那人,譚老頭兒又為什麼要打死宮裡的奴才,其中的曲折我反倒不在乎,覺得索然無味了。

那晚後來我是如何回去的,又是如何被母後知道了責備的,我就都記不太清了。唯獨這件事情,一直被我揣在心頭上,總也忘不掉。

我知劉懸想討周治歡心的緣由,也知七喜瞞著我哄騙我,卻苦於兩邊都不能戳破。我像一個灌滿了水的葫蘆,開口卻被人粗暴地堵了塞子,不得不自己一個人醞釀整肚子的事情,自得其樂。

今天天氣不錯,晴空萬裡。我率眾臣至京城北郊以迎冬。

北郊有大片農田。這就入冬了,田裡也沒有什麼人在勞作了。於是入眼的就是大片灰蒙蒙的土地,其間還有些雜草。實在沒什麼看頭。

這儀式瑣碎,我不耐煩卻又不得不做。

自己過日子沒有什麼感覺,現在那麼一回想,自我下旨聘用吳曆那事到現在,都已經過去兩個月了。

他在秋分前去了汩江,還派了手下一位跟他學習很久卻名不見經傳的小子去了北地趡城。也不知道具體情形如何了。

不過他剛上任那陣,著實忙活了一番。

因著朝裡眾人都歇病假去了,吳曆就有事無事的進宮跟我議事,帶動的我也一起習了很多有關水利的知識。比如說平日裡我見過七喜倒茶水的時候,茶杯裡的茶水會跟著波動,還是吳曆告訴了我像這樣水流先是下衝接著又立刻升起的景象是叫水躍。

當然我也因此又撥劃給他不少銀兩用以修渠。

不談錢財的事,回頭認真想想吳曆講給我聽的那些東西,確實比陸老頭兒講的有樂趣的多。陸老頭兒講話三句不離大道理,你要是反駁他,他還會生氣地跟人瞪眼,胡子也跟著一翹一翹的,算是少數的外在比內心有趣的人之一。要是他也天天跟著上朝的話,估計就是最執拗的那一個了。

所以這陸老頭兒最近去哪了呢?好像也有一些日子沒見到過他了……

後來秋分以後,吳曆都南下入了實地,朝臣們反應過來其實我也在躲著他們,比他們還要消極怠工,就也沒了辦法,一切才慢慢又回歸了正軌。當然你也不能說他們就完全放棄了這個事情。我的臣子們還都是很博學多才又足智多謀的,他們從那以後學會了迂回行事,另辟蹊徑,日日奉勸我充實後宮。

充實後宮這個話題,其實是很戳我們當皇帝的痛處的。

沒有妃子或者數量少,顯得好像我們很無能一樣,妃子多了呢,又好像我們除了下半身那點事就想不起來彆的似的,一樣還是廢物蛋。

如此說來,到底怎樣的嬪妃數量才不會被朝臣所非議呢?

這個問題一度被我認為是比經史策論更有研究意義的問題,不過我的先生們不這麼想。

尤其是陸老頭兒,他斥責我的問題匪夷所思,異想天開,一連一個月看見我都要披毛求疵,從頭飾儀表,責備到足衣內涵。

有他存在的方圓一公頃內簡直沒有我的立足之地。

看在他胡子的麵兒上,我不跟他計較。畢竟是陸老頭兒,性本保守。

其實拋開這個量的問題,外戚乾政也是一個很讓人頭痛的麻煩。前朝就是因為這個外戚問題,很是折騰了幾年。為了避免這種事故的發生,我決定就不納妃了,如此也可謂是一勞永逸。

於是在儀式結束以後,我看到譚忠海又被人顫巍巍地扶到我跟前的時候,心煩的我簡直想就這麼自己跑回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