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去的時候,裡麵有三四十個人,中年人數最多,老人小孩基本沒有。
陳安好歹上一世是見過世麵的人,自己也當過下人,而且多活了十多年,在把人看過一遍,經中人一一介紹後,心裡麵就有數了,挑好人,之後的交易進行得很快。
從小院子裡走出來時,陳安身邊多了三個人,一個三十來歲麵帶老相的婦人,一個有點跛著腳的中年漢子,最後一個則是比陳安大個三四歲左右的青年。
陳安原本隻打算買一個婦人和一個中年漢子就行了的,買下青年,是現場見到人後決定的。
一般來說,男性青壯年在買賣人口的地方很少見,沒幾家會願意把自家以後能當家做主的壯勞力賣身。
就算有,也會很快被人買走,陳安買下的青年人也存在問題,人長得人高馬大,飯量一人抵七八個人,講話結巴,呆頭呆腦的。
陳安不是買不到好的人,但他們家就他和陳奶奶兩個人當家做主。
陳安還有三年才成年,買回來聰明伶俐的,萬一是個心大之人,欺他們老弱小,動個歪心思,也是件麻煩事。
陳安不想其中出現波折,剛好這裡麵有人附和他的要求,便多花了一份銀錢給多買了一個人。
陳安領著三人,吃了點東西,置辦好三人需要的生活用品,又去買了十多斤的豬肉,才離開縣城,回家。
婦人名叫李春花,前年剛死了丈夫,膝下沒有兒女傍身,在丈夫死後,娘家那邊也沒有依靠,在婆家被壓榨了兩年,今年春天因為侄子結婚沒錢,婆婆把她給賣了換銀錢。
因為十來年來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李春花的在夫家待遇並不好,家中活計基本全都丟給了她,做事不差於其他男人,以後到陳安家,那是個樣樣都可以一把抓的婦人。
跛腳中年漢子,王仁也是個照料莊稼的好手,他是個自賣自身的人,有個老娘,病重,沒錢看郎中,自己把自己賣了給老娘看病抓藥,最後老娘還是走了,有個兒子,也在前幾年因為生病死了。
呆頭呆腦的青年也姓王,叫王大路,十七歲,家庭成員和陳安家差不多,奶奶獨自一人把他拉扯長大,前不久奶奶離世,親戚們貪財王家家財,哄騙著把王大路給賣了。
陳安把三人的具體情況了解後,一一說給陳奶奶聽,讓陳奶奶也有個了解,這以後就要在他們家生活下去了。
“都不容易。大路這可憐孩子,你可不能欺負人家。”
陳奶奶聽得眼睛泛紅,手裡緊緊拉著陳安的手。
陳安看著奶奶有些緊繃的神經,笑著安撫裝乖說道:“阿奶,您看到其他孩子,都不關心我了。”
陳奶奶反應過來,點了點陳安的鼻子笑道:“你這小皮猴。”
三人身世簡單,都是鄉下的苦命人,陳安把三人叫在一起,講規矩,把能做能說的說明白,有著一套犯錯獎懲。
這些是必不可少,把所有東西提前說明白,對他們這幾個剛賣身為奴,不知道情況的人是最大的善意。
李阿嬸和王大路與他們在石頭林新居住,王阿叔被陳安安排到老屋子,白天過來新居吃飯乾活,晚上回去睡覺。
多了三個人,手裡的活計輕鬆了許多,有什麼事,陳安也不用親力親為,安排下 去就好。
菜一茬一茬的的賣了出去,黃友在這個是時候帶來了新消息,有兩家飯店有合作意向,現在主要就是談價格。
黃友隻負責當個中間人,價格還得陳安和兩個掌櫃的商定。
如若成了,陳安便在以後的三年裡給黃皮中介費。
兩家飯店對陳安種出來的菜,購買意向很大,陳安很快就和兩人商量妥價格,供應,送貨問題。
送貨上門,這是兩家飯店的要求,店內沒那麼多人手騰出來,每天費時費力的在這路上往返拉菜,這事主要由陳安來送。
陳安對此沒有意見,合同談好後利索的把這一年的中介費給了黃友。
田裡蔬菜不斷的減少,陳安圍著整個黃坡村走了兩圈,去了趟老村長家。
新談了兩家飯店,每天的蔬菜供應消耗不少。
現在田地裡種的蔬菜剛好能把黃友和這兩家飯店供應上,但要是在多上兩家,黃友再把渠道擴得更寬,這點就遠遠不夠看了。
陳安站在自家屋子背後的小山坡上,看著村子到自家房子這段荒地,眼中閃過一絲堅毅。
回到房屋,把這三個多月時間裡,賣蔬菜攢下的錢財全拿了出來。
十六兩銀多十二文,這是純利潤,人工費占了四兩左右,已經發給村裡幫工的人了。
他手裡錢不少,但沒有正當的理由拿出來,最後裝了二十兩銀錢,陳安再次登上老村長家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