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老太太叫留了飯,我熱著呢。”李嬸子端著盞煤油燈,小聲喊道。
“在老村長家吃了,你們吃吧。”
陳安擺擺手,有點疲憊的說道:“給我打點水來。”
躺在床上,想起今天他說完話後老村長和李勇興的吃驚,陳安忍不住笑了起來。
既然有不利,有小人,把不利轉化為利,也挺簡單的。
給足一部分人甜頭,他們自會在我前麵衝鋒陷陣,何必以卵擊石,讓自己受傷。
天蒙蒙亮,陳安就聽到村裡敲銅鑼的響聲,這是老村長通知村裡麵人集合開會。
這個年紀正在長著身體,睡眠質量很高,陳安嘟囔兩聲,又睡著了。
等醒過來的時候,家裡麵吵吵鬨鬨,熱鬨得很。
陳安揉揉雙眼,看著打水過來的李嬸,有些懵:“這外麵怎麼這麼熱鬨。”
“他們都想把田地包給少爺你呢。”李嬸子一臉喜意。
“啊,那人還挺多的。”
這是他沒想到的,畢竟他提的條件比較苛刻,空手套白狼,他前期一文錢都不準備出呢。
出門,堂屋裡,坐著十幾個奶奶嬸嬸些,都圍著陳奶奶,陪著她講笑,憶往昔。
見陳安來了,各個忙著要讓座,親熱得很,陳安不喜歡這樣的場合,立馬找借口遁走。
出門,坡腳中年漢子王仁,王叔正往水潭裡麵扔菜,給魚吃。
“少爺。”
“王叔,你在老宅住,最近村裡人是什麼個想法。”
“村裡人基本都想把田地給你種蔬菜。”
王仁說著瞄了眼這個年齡不大,臉上隨時帶笑,眼神卻清冷冷的主家,小心翼翼地說道:“他們懷疑少爺有秘方,能給蔬菜田地施肥的配方。”
陳安輕聲嗬了一聲,在信息堵塞的小山村,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逃不過村中人的法眼。
何況陳家從去年發家了,盯著他家的人可不少,有這麼個結論也挺好的。
雖然陳安隻提供施肥,把菜賣出去,不參與種蔬菜,摘采這些,但報名願意把田地給陳安分配,種菜的人不少。
哦,還有上輩子賣他的那一家人,也報了個名,他們心真是大啊。
陳安挑了十三家,共三十畝田地,對了,周混子一家也在裡麵。
田地裡出產的蔬菜由陳安去賣,不得賣給其他人,如若不然,合同終止,以後將永不合作。
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合同是李勇興幫忙寫好的,一家一家的來按手印,同意後合同生效。
還有一個月左右水稻這些才能收獲,田地不急著種莊稼。
去了縣城,把要買菜的幾家酒樓逛了逛,選了兩家比較有誠意的酒樓簽訂合同。
黃友買了一個三十平左右的鋪子,現在正在打貨架,裝修。
看了幾眼,和黃友去飯店吃了一頓飯,陳安來到了一家書店,躊躇半晌,在夥計的頻繁望向他時,深吸一口氣,跨進了店鋪。
“客官,你要買點什麼書。”
陳安臉有點紅,眼睛在書架前飄忽了一會,啥也看不懂。
“沒學過,啥也不懂,最好買點什麼書學習。”
“客官,三字經,百家姓,最開始識字都是先學這兩本。”
小夥計說著從書架上抽出兩本書,遞給陳安。
陳安看了看書麵,隻有經字不認識,他心想自己還是有點基礎呢。
上輩子他可最羨慕讀書人了,他在的那一家,家主原來也是農家子弟,通過讀書,一招飛黃騰達,當了縣令,在他死前,家主又升官了。
人總是要不斷學習,他現在不缺錢財,家中的活計也買了人來乾著,有時間學習了。
兩本書,筆墨紙硯拿著,付了十一兩二錢,陳安站在街道上,還有點不敢相信,他真的可以讀書了。
科考,哪個男兒沒個狀元夢呢。
當然這些離他差得很遠,現在的他隻想多認識幾個字,多讀些書。
以前常聽老人說讀書明事理,磨搓著手裡的書,眼裡帶著溫柔。
隻是,陳安翻開書麵,看著裡麵曲曲折折的字,有點犯難,他咋都不認識呢。
難道要進學堂學習?進學堂!為什麼不進學堂學習呢?
陳安心中反問自己,他現在年齡不算太大,13歲,正是學習的好時機。
說乾就乾,陳安從城門口返回去找黃友,縣城自己不熟悉,但黃友對此可是如數家珍。
“縣城裡開私塾的隻有三家,其中王秀才學生要經過考核,才決定收不收;李秀才來年要科考,用在學生上的時間比較少;餘秀才是個老秀才,他家裡麵孩子多,花銷大,隻要出錢,他基本都收,學費是最貴的,但學問也是其中最紮實的一個。”
“這三個老師各有各的好處和不好,你們村有一個學生在王秀才家,你要不也去王秀才家?”
黃友對這些很了解,陳安一問,全都說出來了。
“王秀才要考核學生,裡麵招收的人應該都是有意向考科舉的吧。”陳安問道。
“確實是。”
“那餘秀才家的學費是多少?”
“一年六兩!快是其他人的兩倍了。”
陳安大概了解後,才慢慢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