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雖然說是休息,但是也沒閒著。
她和黃嬸子終於把她想要的布偶做出來了,第一個成品是一個小老虎。
今年是虎年,這個小老虎就當是給三三的滿月禮物。
這個試驗品隻有手掌那麼大,裡麵塞著舊棉花,小老虎鼓鼓的身子,摸起來軟軟的,看起來像是真的一樣。
十月打算做的大一些,將老虎身子拉長,弄成枕頭的樣子,裡麵塞上棉絮,或者稻殼,擺攤賣出去。
黃嬸子一聽可以賣錢,乾勁十足。開始調整尺寸重做樣品。
十月畫了一個小老虎,之後又畫了小狗、小豬、小兔子。
她按照現代的玩偶的樣子畫的簡筆畫,根據記憶,剪裁成形狀不同的布片,然後讓黃嬸子縫上,看哪裡不對,黃嬸子再調整。
黃嬸子效率很高,一天就把四個小動物的樣品做出來了。
兩人又到到裁縫鋪子買了些碎布回來,又讓黃大叔幫忙看看哪裡可以弄到稻殼,到時候塞到布偶裡麵,可以給小孩子做枕頭,也可以用來沒事抱著玩。
當然最好是弄棉絮在裡麵,隻是棉絮貴,擺攤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所以一個樣式,隻有兩個是塞棉絮的,其他的都塞稻殼。
這兩天,兩人一直在挑布,拚色,弄造型,最後成品都是黃嬸子的動手做的,還繡上小動物的頭,鼻子嘴巴,看起來和真的一樣。
塞上碎布,不是很平整,但是樣子是出來了。
阿平和金金幾乎愛不釋手,大家都說肯定能賣錢。
黃大叔也找到青山縣的一個磨坊,裝了兩大袋子稻殼回來。
稻殼這東西磨碎了可以用來喂豬,但是這些粗殼,喂豬也不行,而且縣城裡幾乎沒什麼人養豬,這些東西,往日都是扔掉的,或者誰家造房子和黃泥的時候,摻上一些。但也不是隨時都有人用的。
黃大叔去磨坊的時候,坊主正準備扔了,聽說黃大叔要,直接讓裝了兩袋子。
看著被稻殼填充的鼓鼓的四個可愛的小動物,既有古代繡工的典雅,又有現代卡通玩偶的萌感。
十月對這生意更有信心了。
再過三天就是青山縣的趕集日,可以利用這三天做上十幾個,因為是用的碎布拚的,配色不同,最後出來的效果,肯定每一個小玩偶都是不一樣的,每個都是獨一份,而且不會再有。
這兩天十月和黃嬸子在忙著做布偶,黃大叔把木板車也修好了。
每天運水有工具了,最重要的是去北地的重要工具有了。
自從黃大叔登記去北地,他們一家人都忙了起來。
黃大叔天天出來找活乾,有天幫人做木工,主家剩下不少木料沒什麼用,說是要當柴火燒掉。黃大叔問主人家討要過來,正好用來修木板車。
黃嬸子自從在這邊有的忙,幾乎不回家了。
黃大叔和二黑子每天回家,爹娘也不留飯給他們爺倆,他天天在外麵找零活,隨便在外麵對付一口。
二黑子幾乎都是散養著,偶爾幫誰家跑個腿,也能賺個包子混口飯。這幾天爹娘都在這邊,他也跟著過來幫著打下手。
這兩天爺倆幾乎都在這邊幫著乾活,然後在這吃一頓飯,晚上隻回去睡覺。
黃大叔也看明白了,爹娘心裡沒有他這個兒子,他走的也無怨無悔了。
黃大叔修好了木板車,還剩下幾塊木料,就順便做了一個木架子,放在開元他們的屋子裡,他幫著開元把院子裡的石板放在木架上,就是一個簡易的學習桌了。
開元每天就在窗前的這個位置,認真寫寫畫畫。
這兩天家裡人多,阿平也不怎麼出去玩了。
偶爾小豆子也過來,他們倆再加二黑子,三人嘰嘰喳喳的在院子裡說閒話,唐開泰看著他們無所事事,於是在一邊教他們背書識字。
從《三字經》開始。
其實阿平學過《三字經》的,但是這一年來奔波逃難,學的那點東西都忘得差不多了。
不知道是因為覺得新鮮,還是對讀書有某種敬意,三個小孩學的認真極了。
先學了“人之初,性本善”,很快會背了,還急著讓教下麵的。
唐開泰不肯,在地上用樹枝劃出字的樣子,讓他們記住。
開元把這六個子寫在紙上,讓他們盯著看,記在腦子裡。
黃嬸子看著二黑子蹲在地上劃拉著寫字,眼睛都紅了。
她想,去北地的對的,以後就跟著唐家大郎他們。這一家子以後肯定差不了。
這幾天忙著弄布偶的同時,十月又有了新的賺錢計劃,她打算孵小雞。
有天門外有人叫賣小雞崽,那會兒正是阿平他們休息的時候。
阿平聽著小雞崽唧唧咋咋的叫聲,跑去院子外麵看。
他隻看到過彆人賣大公雞或者老母雞,第一次看到這麼小的小雞崽。
賣雞崽的老伯,放下籃子,掀開蓋子,裡隻有十幾個黃嫩嫩的小雞崽擠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