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昨晚收工太晚,沒有給你打電話。”
“沒關係,今天多聊會兒,補上!”
“……你的手腕怎麼又傷著了!”
“沒事。”
“不要總是不顧一切地拚……我無法安心。做一件事情前不要設定必須要成功的結果,你告訴我的,忘了嗎!”
“沒忘,我記得你說過,我們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為自己。”
其實在外人看來,言談舉止,穿衣風格明明就是千差萬彆的兩個人,可為什麼在某個瞬間,或者某個角度,就是有種分辨不出誰是誰的錯覺。難道僅僅是因為倆人都是絕頂好看的模樣嗎!
那天站在大男孩身邊的經紀人對他說,“承認了,為什麼不試試呢?”
聽到這句話的大男孩笑了笑,然後十分嚴肅滴,說“他還小,我不能毀了他。”
經紀人一臉心疼地看著他,沒有說話。
大男孩90度轉身對著她又說,“現在是最好的選擇。”
兩個人已經突破社會化的一麵,進入到彼此內在情感的交流上。他們會分享和呈現更多元的情感和欲望。這些情感和欲望不僅是積極的,還有消極的、脆弱的。當他們越來越能夠向對方分享自己的脆弱、悲傷,分享理解與愛,他們的關係就越來越自在。而他們也在這段關係中更深層次地了解了自己、完善了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電腦前的小女孩看完最後一個視頻,將網頁關閉,打開了稿件文檔,劈裡啪啦地敲起字來……。
分則各自為王,合則天下無雙。他們彼此相互成就。而他們兩個之間的情感,是超越了世俗意義上的友情,比纏綿悱惻的男女之愛更為觸動人心。他們心照不宣,心懷赤城,在屬於各自的舞台上交相輝映。這種超越愛情淩駕於友情之上介於親情之間,靈魂互懂的感情就是“第三種友誼”。
我們在世界上隨時隨處都可能遭遇到對一種愛的確認,在這種愛的確認中,兩個人之間彼此占有的渴求有可能會讓位一個新的渴望------一種共享的、更高的追求超越他們自身的欲念的渴望。然而,誰又了解那種愛?誰曾體驗過那種愛?如果一定要給它命名,那麼它最恰當的名字叫“第三種友誼”。
完結
此故事乃一個觀眾最後的想象,鐫刻一段記憶,留住一份美好。故事純屬虛構,切勿妄加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