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染血的劍(1 / 2)

章邯戰戰兢兢的跪在下方,頂著上方始皇帝銳利如刀的森冷打量目光,努力撐住身體不倒,額上的汗水漸漸如水般流下。

殿外臨時鋪設的這片坐席中,除了天幕上傳出的奇異音樂和娓娓道來的語聲還在響,整個大殿前安靜的仿佛靜止。

“入座。”

長久到仿佛已經流淌過千萬年的安靜終於打破,始皇低沉有力的聲音響起,辨不出喜怒的語氣平靜到令人恐懼。

“臣……臣……謝陛下!”章邯如同被猛獸咬住脖子又終於鬆開,起身的瞬間踉蹌了一下,才再次往空出的席間走去,坐下後偷偷抬起袖子擦了把頭上的汗,對周圍隱晦打量的目光隻做不知。

始皇從一開始聽到大秦二世而亡時的極度憤怒,甚至於憤怒到直接把趙高腰斬,看到後麵時,更多的卻是疑惑和無奈,所以再聽到李斯也參與其中時,他已經奇異的平靜下來,去思考該如何解決這些日後會出現的隱患,以及,李斯該如何處置。

再到此時,聽到章邯堪稱可憐可恨又悲壯的一生時,他已經不再心生波瀾了。

若大秦的帝位上坐的不是胡亥這樣昏庸無道的君王,章邯投降,他會怒而殺之,可聽完胡亥的所作所為,他卻唯剩悵然。

正所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秦國曆代先王正是因為能不計出身,推心置腹的對待臣子,公正公平的給予臣子應得的爵位和賞賜,才讓六國人才趨之若鶩,最終共同建起了秦國偉業。

可如胡亥這般的君王,毫無理由無節製的屠殺大臣,又對章邯這樣功勞鼎盛的將領,不但不給嘉獎,反而因一場敗仗就要被殺,如此作為和之前六國的那些昏君有何區彆。

不,還是有區彆的,胡亥比那些君王更昏庸更令人痛恨。

六國時,那些無法忍受昏庸君主的臣子要麼閉門不出,要麼另投他國,而當大秦也成了這副模樣時,又如何能怪這些人才們另投他處。

【支撐起一個國家的無非文武兩方麵,如果說章邯的投降是秦朝軍事方麵的崩塌,那麼秦朝政治核心係統的徹底崩塌就是從李斯被殺開始。】

【李斯,戰國時期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大秦宰相,他輔佐始皇開創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大一統,單憑這一點,他就足以名垂青史。】

【他的才華謀略助力了嬴政和秦國的統一夢想,而嬴政和大秦也反過來成就了李斯。】

【祖龍魂死秦猶在,百代皆行秦政法。秦的統一從方方麵麵影響著後世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社會,而秦朝傳承千年的製度,無一不浸潤著李斯的心血。】

【始皇帝書同文的具體執行人就是李斯,他將文字全部統一為優美的小篆,他也是曆史上第一位為人所知的書法家,始皇帝在泰山封禪時,就命李斯留下了“泰山石刻”,他的書法還有嶧山刻石和琅琊刻石。】

【郡縣製,他更是當仁不讓的堅定支持者。】

【很多始皇的政策都離不開李斯的出謀劃策和執行,憑這些開創的功績,他本該在後世的名臣中占據一席之地,甚至如果不是他後來的作為和秦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的短命,他可能會成為比諸葛丞相還要出名的丞相之首,受後世千萬人敬仰。】

【然而,一切都隨著他和趙高聯手,擁立胡亥上位戛然而止,他那時還不知道他放出了什麼人形畜生。】

【當胡亥儘數屠戮三十幾位兄弟姐妹和他們的家人時,其中也許還有李斯的兒女,畢竟他的兒女們大多數和始皇的子女聯姻,他看著這一切不知道是什麼心情。】

【當趙高用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殺儘朝上大半朝臣時,李斯為何又默不作聲不加以製止,也許是他想大權獨攬,也許是他已經無力阻止,隨著馮劫馮去疾被殺,李斯也迎來了他的死期。】

【所以說,李斯還是見識少又被慣壞了啊,秦國一連六代君王都是明君,最後又出了個始皇帝這種頂級帝王,這優越的政治環境讓李斯完全忘了昏君有多可怕,能有多大的破壞力。

可能在他看來君王怎麼也還是要用人才來治理國家吧,可沒想到他遇上了胡亥這樣完全不按正常人思路走的神經病,就像一般情況下隻有深仇大恨才能做得出滅人滿門的舉動,可胡亥居然自滅滿門,古今中外曆史上恐怕他這都是獨一份。

李斯啊,真該讓他見識一下曆史上那些能把死人氣活的昏君,比如楊廣就應該和胡亥很有共同語言,讓李斯好好了解一下昏君的威力,他再怎麼和扶蘇理念不和,矮子裡拔高個,扶蘇好歹是個正常人呢。】

天幕的聲音又從歎息轉向了調侃,聽得懂的人卻沒幾個能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