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二三十年代的日本……(2 / 2)

素材2 亦然居士 869 字 10個月前

圍繞米的運動。因為日本出征西伯利亞,軍糧的征收造成了米價的上漲。日本買不到米的貧民聯合起來把米店搶了,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騷動。

大背景:城市裡貧民窟的出現。隨著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人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提升,伴隨著對工人、貧民的剝削,窮勞族的出現;貧富差距的擴大。收入不足20日元的貧困人口要占全國人口的4分之1。

人物河上肇:日本馬克思主義者河上肇,也影響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是日本早期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家,認為貧民的貧窮是因為富人的過富,要通過教育來解決。

關東大地震,它造成的東京火災,造成10萬5千人傷亡,損失無數,影響非常大。加劇了日本民族主義情緒。

1.3“軍縮”裁軍

一戰之後:日本軍費比重一直在被壓縮,加上國際條約的簽訂引發了軍隊部門的裁軍。

海軍省的軍令部對立;海軍省內部分為:條約派和艦隊派,條約派占優勢

陸軍也在裁軍,即宇垣軍縮(削減陸軍人數,提高陸軍的現代化水平)

日本海軍比日本陸軍強勢。海軍上可以稱為世界上的二流。

所以在這種條件下陸軍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加上當時對軍隊的鄙夷。所以日本陸軍往往是激進的。

這些都為之後的九一八事變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