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品倒入開水,蓋子用叉子一紮,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就依舊是方才泡好不硬不囊的口感。
基礎款的大米和麵粉,危為安撐著下巴想了一會兒,空間裡蒸好油光圓潤的米飯已經很多,要是把現在這點也做熟,還需要另外找容器存放。
反正放不壞,意思意思地蒸了兩鍋米飯,將家裡閒置買多的保鮮盒占滿,其餘的依舊放著。麵粉類的食物,就等哪天心血來潮想鼓搗費時間的麵點麵食再說吧。
有了時間靜止的空間,冰箱除了能製冰,就沒一處是有優勢的了。但危為安的廚房還是有一個單開門的大冰箱,生活總要有多種趣味,囤貨的快感在大小事物上都能得到。
雖然不喜歡囤生食,覺得還得再處理不如熟食方便,但自己買生鮮做成同樣菜品,質量不差甚至更高,而價格成本會低一些。
危為安不很節省,但也絕不是浪費的人。她自己做不出來的宏大菜係當然是買老師傅熟手更佳,不過如果說是簡單的菜肴,或者說根本稱不上菜肴而是傻瓜式加熱,那她也會買高品質的原材料加工。
最典型的兩道,一是蔬菜沙拉,哪怕購買有機的最貴的蔬菜,並且考慮到配色和豐富性購入十幾種,分配到每一頓裡,平均下來還是會比在外頭買劃算許多。
她又不是冤大頭,將蔬菜買來清洗後放進自動切菜刨絲的機器,分裝到保鮮食品袋子中,每吃一次都會有種賺到的快感。
品質更好,過程更乾淨清晰,她需要動手的環節隻是手機上點一點讓食材上門,放進大水槽清洗後轉到機器,淋點沙拉醬汁,最後裝進袋子裡。
另外一道是烤三文魚。危為安是不挑食的雜食人才,她吃進嘴裡的食物種類千奇百怪,沒有一次過敏或覺得某樣食物不可接受。但刺身類的生食,她實在是無法克服心理障礙。
這要追根溯源到她上小學的時候,H市地處長江兩岸,河鮮盛行。譬如海鮮會有生拌、生醃和刺身,河裡的鮮美也有人另辟途徑做成生食,品味其最原初的味道。
危為安跟著外婆生活,不挑食的好習慣讓她節節生長,也養成熱愛美食喜歡嘗試的愛好。
但老人家對於食物的態度就是要熟透,常常語重心長地說沒有高溫消毒的水或者食品,裡麵有形狀可怖的寄生蟲潛伏著生存,進入人體內就會大肆破壞。
僅僅幾句話不會留下那麼深的心理陰影,危為安的同學裡正好有一個是家裡開魚生館的,有一天莫名沒有來上學。
眾說紛紜,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有說他被人綁架的,還有說他得了絕症的。
最終還是班主任來辟謠,說這位同學吃生魚身體被寄生蟲占據了,在醫院治療。
不知是大人的惡趣味還是真的想警戒一番,危為安的班主任打開放映機播放了身體被寄生蟲繁殖得密密麻麻的圖片,還有一個案例是和他們差不多大的孩子,因為常吃不熟的食物,腦部被寄生蟲生生啃出了一個空洞。
那是危為安第一次沒有了胃口,她還是愛吃清蒸魚、紅燒魚、水煮魚、酸菜魚……但,顏色好看的生魚片從此退出她的美食世界,連壽司也隻吃熟製的炙烤類。
後來,那位住院的同學再也沒來上學,聽代表班級去探望的班乾部說,因為寄生蟲那位同學頭痛不斷,視力下降,得休學一陣子修養,要是之前沒及時就醫,他可能會癡呆甚至死亡。
最為簡單能自己製作的白肉類——魚類,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而且不容易增加脂肪。由於小學的經曆,危為安不生吃,選擇最簡單的烹飪方式,烤。
三文魚自然買品質最好的所謂生食級彆,沒有魚刺或是隻有一根大刺,不過依舊以外人眼光來說暴殄天物地撒點黑胡椒和海鹽,放進烤箱十五分鐘,焦黃熟透。
也不用再尋找保鮮盒等容器存放,底下墊著的錫紙直接將肉和烤出來的汁水一頭裹住,放進空間裡,想吃時拿出一塊,揭開錫紙當作盤子就能吃。
這兩道懶人料理,恰巧包含了人要攝入的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中的兩樣。
危為安沒事且無端燃起自己做些什麼吃的熱情時,做出了幾百份沙拉和烤魚。當然要配碳水,但這一份營養的食物她就懶得自己做,米飯固然香甜,也會隨大流吃些“優質碳水”。
烤紅薯的小攤就有了一筆一次包圓的生意,早餐店裡的水煮玉米和燒烤店的烤玉米銷量激增,雜糧飯、蕎麥麵也有了空間內放打包盒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