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 我覺得標題很好,我下筆……(1 / 1)

我第一次用這個網站寫東西,對這坨隨意的文字還是稍稍做些解釋。主角是幽靈,但鹹魚不是配角,某種角度來說,鹹魚才是主角,被觀察的主角。你可以把幽靈當做一個攝像機,或者更寬泛一點,你把它當做客觀存在的任何一件東西都行。幽靈沒有固定的形狀。

至於文章是真是假,讀者自由心證即可,作者寫到興處也許隨手加點料,主要是起到遊戲中嘲諷技能的作用。(我剛開始玩某個遊戲,不知道這個類比是否正確。如果有人恰巧看到這些亂七八糟的文字,又恰巧看到文手的英文名,我猜大家都會明白我在講哪個遊戲。)在網絡中批皮再批皮是本人的拿手好戲,主要是為了應付一些人探究到底的好奇心。

再說回本文,讓幽靈當主角的想法來自本人之前看過的一本書《南方高速》,當然了我連第一篇小故事都沒看完——這個解釋在我看來是必要的。作者在魔鬼涎中提到了講故事的角度,具體內容我不記得,但大概是說講故事的可能是雲彩,可能是蜘蛛,可能是一切客觀存在,我讀到這裡就覺得這真是有意思的想法。首先,這些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東西看到了什麼?它們不是人,不會產生主觀情緒,它們隻是看著。被觀察的人的每一個動作到底代表著什麼,它們也不會添油加醋,帶歪讀者,它們隻是看著。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有趣很多?

於是我借鑒了他的思路,把主角定為幽靈。事實上,憑我的筆力做不到在完全客觀的敘事的同時還要表達我的立場,我的本意也並非是完全客觀的敘事。幽靈是旁觀的理性,被抽離出來的飄在空氣中的理智,記錄鹹魚各種行為同時探究它這樣做的原因。

我說幽靈是被抽離出來的理智,那麼鹹魚難道是完全情緒化的生物嗎?並不。鹹魚是一個正常人,它隻是情緒波動大,而且擅長利用複雜的情緒做借口來將自己的異常行為合理化。寫到這裡,本文的價值似乎變了又變,從堆放垃圾文字變成記錄觀察對象的行為,現在好像增加了偵破迷霧閃瞎觀察對象的功能。對於外人來說確實如此,但對寫手本人從沒變過。

這正是鹹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