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趙叔是出去乾什麼事,找什麼人呢?
原來,剛才聽了趙寧的一番話,趙叔也覺得城裡現在混亂的這種情況,孤兒院裡還是應該先提升點自保能力。
第一步,他先去了城裡各處查看了下情況,搞清楚街頭巷尾都新來了什麼人。
西街多是些平頭百姓居住,地方緊湊,但是來了不少城外的人。東街地方大,賣的東西貴,自然地皮也貴,沒多少人住的起。南街和北街是官員和商人們住的地方,守備森嚴,也沒有多少人住進去。
看到這情況,趙叔知道,日子不好過了,西街本來就不大,這下子擠進來這麼多人,肯定會更混亂的。
接下來,趙叔去了剛才打聽好的熟人熟人住的地方。這熟人也不是彆人,正是前幾章裡提到過的山下的小村莊裡的一戶人家。
這戶人家的大兒子叫王虎,以前從過軍,也打了兩場仗。後來因為天下太平了,沒多少仗要打了,而他年齡也大了就回了家鄉。他當年打仗的時候和趙大叔是同僚,關係相當鐵,是過命的交情。
說到這裡,也介紹下趙叔。趙叔本名趙山,他長大的趙家莊和王虎在的王家坡是挨著的兩片地方。
當年天下不太平,家裡沒多少吃的。趙叔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經常吃不飽。
恰好當時有人來招兵,說是當兵就給一袋糧食的安家費,每個月還發一兩銀子,打了勝仗立了功賞錢更高。
於是趙叔就這樣為了給家裡留下一袋救命的糧食和每個月的一兩銀子就當了兵。王虎也一樣,兩人本來就是同鄉,都認識,這下更親切了。
當了兵後趙叔才知道說是每個月一兩銀子,實際上到手裡就四百文銅錢。不過他也沒抱怨什麼,至少在這能吃飽飯。
後來天下太平了,兩人都回了鄉。趙叔回了村才知道,他的爹娘在他當兵兩年後就走了。家裡姐姐們都出嫁了,就剩下三個哥哥。
回了家,趙叔就用攢下來的錢蓋了新房子。然後就順理成章的在大嫂的介紹下成了親,還有了一雙兒女。
本來他這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可是就在三年後,天下大旱,流民四處奔逃。有一股流民來到了永城這裡。
當時的縣令下令緊閉城門,還讓士兵日夜在城牆上巡邏。他又糾集著富商們每天在城外邊施一點粥,好安撫民心。
可那一點粥有什麼用呢?流民們實在餓得受不了了,有的去附近的山上找吃的,有的,看上了城外村民家裡的糧食。他們打不過城牆上的士兵,還搶不過村裡那些沒有兵器的普通老百姓了?
村裡人也擔心有危險,也讓幾個青壯年夜裡在村裡四處巡邏。趙山因為當過兵,也在其中。他還讓妻子帶著孩子晚上躲進地窖裡,沒有他叫,無論聽到什麼聲音都彆出來。
村裡準備的這般周全,應該是沒事的。隻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流民裡也是有點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