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王叛亂的事件就算是告一段落了,雖然此事掀起了不小的風波,但畢竟是泱泱大國,隻要慶國還姓周,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得虧皇帝陛下手底下的官員處理得好,鑒查寺三司和禮部一方麵鎮壓誠王殘餘勢力掀起反動輿論,一方麵在民間大肆宣傳君權神授的思想浪潮,讓陛下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不可撼動。
江湖中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反倒是廟堂上重新洗滌了一番。就連宰相也被削了爵位,雖說無傷大雅,但的確是實打實的責罰,同時皇帝陛下下令罷免六部尚書,由原來的各部侍郎接替尚書之職,而戶部的尚書是兩朝的老臣,雖是誠王黨羽,但陛下最終還是賞了他衣錦還鄉。以至於如今戶部尚書之位依舊空缺,畢竟掌管國庫大權,戶部的左侍郎年事已高,無法接替尚書之位,隻得先由右侍郎暫且代任,再從長計議。至於為什麼戶部尚書不由右侍郎直接接替,是因為皇帝陛下已經有了人選,隻不過此人身份比較特殊,程序上也稍顯繁瑣。
“臣以為,”富麗堂皇的禦書房外,獨臂老者畢恭畢敬地對著殿內的九五至尊說道,“戶部尚書之位應早日選定官吏,以免枉誤國事。”
殿外站著的正是當今鑒查寺寺卿——謝不落,此時他正曲著腰,上書皇帝陛下選吏一事。殿門兩側整齊地排著一列侍衛,他們身形筆挺,目光肅穆,手握寶劍,身穿盔甲,顯示出了他們堅定不移地信念。這樣的侍衛自然是忠心耿耿的,可是卻並非所有侍衛都像他們一般,這是一支軍隊,一支專門負責保護皇宮安全的軍隊。
皇帝陛下沒有允諾讓寺卿進殿,站在謝不落身邊的禁軍統領韓邵自然不敢放他入內。
“嗯,”殿內傳來一聲低沉的回應,頓了頓接著說道,“不知謝卿有無合適的人選呢?”
謝不落聽出了陛下話中暗示,思索一番,緩緩道:“臣以為,京中商賈方碩可擔重任。”
此言一出,連一旁嚴陣以待的韓邵都大受震撼,自古以來商賈便是不入三教九流的職業,彆說是做一方官員,連科舉的資格都沒有,而眼下麵前這位老謀深算的鑒查寺寺卿大人居然薦舉一名商賈擔任尚書之位,實在是令人琢磨不透,深感荒謬。
“荒誕至極,”殿內傳出回應,可語氣中並沒有絲毫驚訝之情,依舊平淡沉穩,似乎早就預料到謝不落會如此作為,“一介商賈,也能當擔尚書之職?”
“依臣而言,官理當不問出身,且問才學;不問氏族,且問德禮;不問權貴,且問忠孝。”
殿內沉寂許久,才緩緩傳出回應。
“謝卿的話朕明白了,隻是這尚書之職還是頗大了些……”
“臣明白,此事臣當鞠躬儘瘁。”
“謝情言重了,那此事便全權交由你負責,至於吏部那邊,朕會下旨讓那幫老家夥配合你的。”
“臣遵旨。”
待那位讓人聞風喪膽的鑒查寺寺卿離開乾清宮後,禁軍統領韓邵才反應過來,這哪是舉賢為官啊,分明是那商賈走關係入官場的托詞罷了,隻不過那商賈背後的關係是皇帝陛下和寺卿大人。
想到這裡,禁軍統領忍不住歎了口氣,皇帝陛下的決定是誰都不敢違抗的,可若是由那名商賈接替尚書之職,恐怕天下的官員都會怨聲不斷吧。
但皇帝的決定,誰又能阻攔呢?恐怕隻有慈寧宮裡那位老佛爺才能說得動陛下。
京郊西城側一座碩大的府邸內,一位祥和的老人身著樸素,正站在院落裡的池塘邊,手裡的飼料輕輕地揮灑入池子中,惹得塘裡的魚兒爭相進食。
這時,一名書生裝扮的中年男人匆匆忙忙地從院外走來,路過的仆人和丫鬟都恭敬地問了句“曹先生好”,而他卻沒有理會,直徑走向池邊喂魚的老人。
“相爺,出大事了。”中年男人慌亂地說道,將今日聖上下旨的事情同老人細說一番。
眼前這位老人便是當今百官之首——宰相蘇奉年,而中年男人則是他的門客心腹曹楷。
“陛下的決策未嘗不對,”蘇奉年輕聲說道,手裡喂魚的動作並沒有停下來,“既然陛下決定重用那位商賈,那麼這位商賈便是天命使者,任何人也無權乾涉他的去留。”
“這......”曹楷張嘴欲言,卻被蘇奉年抬手製止。
“我明白,”蘇奉年繼續喂魚,頭也不抬地說道,“陛下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讓商賈成為一個有權有錢的官員,陛下既然要封那商賈為尚書,也是想插隻眼到京都的官場裡,順便看看哪些老狗又開始坐不住了。”
“相爺英明。”曹楷恭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