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可惜,最初的美好,抵不過……(1 / 2)

【“可惜,最初的美好,抵不過世事變化,荀彧是個忠於漢室、想要天下安定的理想主義者,而最初曹老板起兵的時候,也隻是想力挽狂瀾,挽救瀕臨滅亡的漢室江山,救民於水火。因此早前他倆一拍即合,荀彧認定曹操是能使天下安定的人。”

“事實也是如此,曹老板不愧那句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評價,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平定了北方。本來是件好事,兩人多年辛苦有了成果,但是隨著曹老板威望越高,實力無限擴大,自然而然,產生了取而代之的異心。”

“可對於荀彧來說,他是希望曹操能做周文王的。”

“於是,從誌同道合到互不理解。”

曹操委屈:文若不理解我!這北方本就是我平定的,皇帝也全靠我保護,為何做不得皇帝?就因為我不姓劉嗎?都走到了這一步,我若後退,我怎麼辦?我曹家怎麼辦?我的手下怎麼辦?

荀彧傷心:主公變了!我們不是說好了要匡扶漢室嗎?更天下未一統,便想代漢,天下隻會反抗者雲集!

“簡而言之,這對君臣遺憾be了!”

“而現在想來,我們小荀灌的聰慧冷靜、勇敢果毅未必不是集曹荀兩家優點,也算是給這對be君臣披上了最後一絲溫情的色彩。”】

唐朝。

“邀名罷了!”杜牧抬頭看著天幕搖頭,不屑地說,“荀文若為曹操出謀劃策,致漢室被篡,難道沒料到會有這一天?都走到最後一步,卻自殺邀名於漢室,小人也。”

……

宋朝。

少年蘇軾和弟弟站在窗前,看著天幕說到曹操荀彧。

蘇軾皺眉,惋惜地道:“我倒覺得荀文若輔佐曹操不是奔著造反,而是教曹操怎麼去一統天下,等統一之後,神器自至。”

“不錯,荀文若之於曹操,正如高帝之子房也。”蘇澈亦點頭道,“荀文若傾其心力輔佐曹操,以他之才難道看不穿後事嗎?曹操若能平定中原,天下人又豈會不歸曹,未能建一統之功業而加九錫,落人話柄罷了。事實亦如此,稱魏公之後,曹操內憂外患,再無平定天下之機,直到曹丕才行禪代之事。”

“可惜曹操誌在速得,未解荀文若真意,反致君臣反目。”

……

【“荀灌生於西晉太安二年,作為其父荀崧年過不惑才得的小女兒,自然十分寵愛,更不用說這個女兒還聰明可愛。”

“從小荀灌就表現出與其他女孩不同的性格。”

天幕上出現一中年男子在指點一少年練武,兩人容貌相似,一看就能看出是父子,正是荀崧和其子荀蕤。

兩人說著話,畫麵拉遠,卻見他們身後一個小小的身影趴在門上,揣著小手盯著這邊,蘋果般圓潤可愛的臉蛋上滿是專注認真。

荀蕤先發現了小女童,跑過去一把把她抱了起來,嘴裡念著:“灌娘,你怎麼來啦?”

荀灌被兄長抱在懷裡,抹了抹他額角的汗水。

荀崧撫須笑看一對兒女。

荀灌拍拍兄長的胳膊,示意把她放下來,站穩之後,大聲對父親說:“阿父,孩兒也要習武練搶!”

荀崧一怔。

荀蕤聽見好笑,道:“哪有女郎習武?”

“為什麼不能?誰說不能啦?”荀灌皺起小眉頭,不高興地反問。

“練武可是很苦的,酷暑寒冬都要早起,還會經常受傷,受傷可是很疼的!”荀蕤嚇唬道。

“我才不怕呢!”荀灌大聲回應。

荀崧不動聲色看了兒子一樣,低頭溫和地問:“灌娘為何想要習武?”

“孩兒喜歡!而且孩兒想保護阿母,也保護阿父!”荀灌認真地說。

荀崧笑了笑,道:“有阿父和你阿兄保護不好嗎?”

“可是,萬一你們不在身邊怎麼辦?”

說者無心,聽著有意,自八王之亂以來,時局糜爛,各地都是亂軍,百姓亦是顛沛流離,荀崧身為一方長官,心裡亦常懷憂慮。

“讓灌娘學吧,如今亂世,你我又能陪到她何時。”說話的是來尋女兒的荀母。